解讀李鴻章:身高壹米八三為滿清外交形象加分
濮蘭德記載了74歲李鴻章的形象:我從議院出來時,突然與李鴻章打了個照面,他被領入聽取辯論。他像來自另外壹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他的藍色長袍光彩奪目,步伐和舉止端莊,向他看到的每個人投以感激優雅的微笑。
洋人說到大清國總繞不開李鴻章。1896年,李鴻章歐美八國行,《 *** 》日夜跟蹤,天天報道,可謂世界級明星的待遇。庚子事變,李鴻章以壹人當十壹國,更是成為各國報紙版面的頭條。在絕版晚清系列第壹本《絕版李鴻章》中,作者以輕松詼諧的筆調展現李鴻章的另壹半面影。200多幅照片,60多段百年前歐美報刊的時聞均為首次披露的絕版史料。
李大架子壹米八三壹米八三的身高在當時普遍缺少營養的大清國裏算是鶴立雞群。中部地區走出來的李鴻章即使在北國滿人中也是雲中鶴。以前總以為關外滿人人高馬大,其實不然。查滿清貴族和洋人站在壹起的照片,傳說中的滿人大漢其實大多呈矮胖型。
壹米八三的個子,站在國際舞臺上給清國人的形象加分不少。觀察當時的西人漫畫,中國人普遍被畫得高壹些,日本人大多倭點,這難道沒有在國際舞臺上頻頻亮相的李鴻章的功勞?
當時大清國在國際上並不高大,但是有著高大身軀的李鴻章卻能給傲慢的英國人壹個先身奪人的印象。濮蘭德在《李鴻章》裏記載了74歲的李鴻章在壹個英國人眼裏的形象:我從議院出來時,突然與李鴻章打了個照面,他正被人領入聽取辯論。他像是來自另外壹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他的藍色長袍光彩奪目,步伐和舉止端莊,向他看到的每個人投以感激優雅的微笑。
1892年,英國壹位青年政治家寇松勛爵曾來華旅行。他在兩年後出版的《遠東問題:日本、朝鮮和中國》壹書中,記述了會見李鴻章的場景,並稱這是他 畢生最美好的回憶。寇松近距離觀察了李鴻章。看到他有六英尺多高,身著灰色絲長袍,戴黑絲帽,很有威儀。,唇上的大胡子將嘴巴遮住壹半,下巴上也留著中國式胡須。頭發是正在變白的深灰色。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對李鴻章無甚好感。他給當時76歲的李鴻章畫了張素描:他看上去就是個偽善的家夥,穿著壹雙厚底緞面朝靴,站著的時候,身高在6英尺4英寸以上。他中過壹次風,這使他的臉有壹部分不能動彈,於是看上去總是面帶微笑--壹個危險的男人卻有著壹張純潔的笑臉。因為這時候已經很熱,李鴻章戴著壹頂篾底紗面的帽子,頗似燈罩,壹只孔雀翎被壹根緬甸翡翠做的管子緊緊扣住。他的袍子外面罩著壹件絲綢補褂,朝服的兩側各開著壹個口子,這樣以便於騎馬,前後補子則依照他的官品而繡著白鶴,這是文壹品的標誌。補褂的外面,齊腰系著壹根皮制腰帶,上面掛著錢包和壹些小袋,袋子裏裝著他的扇子、鼻煙,以及諸如此類。
通過這幾位英美人的話,可以看到李鴻章的大架子壹端,的確為他贏得了威儀、威嚴的感覺。
愛沾個洋氣晚清時代,皇家貴族愛沾個仙氣,大臣清流們愛沾個清氣,李鴻章不!這人眼睛向外看,做事兒愛沾個洋氣:人家讓子女學八股文,他卻在家裏請來美國駐天津領事館的畢德格在家教兒子習洋文:公子伯行(李經方)從之習英文,季臯(李經邁)朝夕與遊,亦從問學。不但孩子學,他自己也學。《李鴻章家族》裏說:(畢德格)還為他(李鴻章)用中文朗讀了不下八百部英文、法文和德文的書籍,使李鴻章對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壹切,都不再生疏。很難設想,當時中國還有哪壹位高官像李鴻章這樣,用這樣的方式讀了如此豐富的外國書籍!這是大事兒,小事上,就連女兒孩子的餵奶問題,李鴻章也在信中這樣吩咐:乳姆既可,啜食壹年後,照西法餵牛乳。
最有意思的是李鴻章辦西醫院:1878年冬,他的夫人突發病癥,郎中說是中風,外邪入侵導致半身不遂。吃了不知多少服藥,然病就是不見好。無奈之下,李鴻章讓英國傳教士馬根濟博士來府壹試。六天中,馬根濟大夫采用了手搖電機診治法,終於挽回了李夫人的性命。李鴻章從此開始相信西醫,由興趣竟引申出了壹個想法--能不能在天津建壹所西醫醫院?他開始做天津的官僚士紳工作,甚至安排了壹場由馬大夫操刀的手術秀。當壹個比拳頭還大的頸部腫瘤被馬大夫順利摘除時,官紳們都嘖嘖稱奇。在李的積極倡導下,社會人士募集了6千銀兩,再加上他親自捐贈的4千兩,***計1萬兩銀子。光緒六年(1880年)十壹月壹日,新建醫院正式落成,即後來的馬大夫紀念醫院。《天津通誌》有這樣的記錄:這是近代中國第壹所規模完整的私立西醫醫院。
不同於他的同僚怕和洋人打交道的自卑心理,李鴻章的天津北洋通商大臣衙門就像個小聯合國,中外賓客日日盈門。何天爵自己就在1879年5月28日陪同美國前總統、南北戰爭英雄格蘭特陸軍上將去天津見了李鴻章。他當時充當兩人的翻譯。這段李格神交的故事,讓李鴻章徹底征服了美國讀者的心。據記載,格蘭特卸任離職後,攜妻子周遊世界。1879年5月28日格蘭特到達天津之日,李鴻章曾予接待,兩人壹見如故。李格此番會面並非尋常應酬,其時正好發生日本吞滅琉球、置為沖繩縣的重大事件,中國力爭不成,清 *** 與李鴻章於是希望格蘭特勸說日本放棄前議。格蘭特的調停自然毫無結果,琉球並入日本版圖已是無可挽回。
據說李鴻章在會面時看到格蘭特的名貴手杖後,反復賞玩,愛不釋手。格蘭特見此情此景,知道李鴻章的心意,就說:中堂既然喜歡這根手杖,我本當奉送。但這根手杖是我卸任時,全國工商界贈給我的,這代表著國民的公意,我不便私自轉贈。等我回國後,征得大家同意後,才奉寄致贈。李鴻章立即致謝道:不必不必,我不過隨便玩玩而已。
1896年,李鴻章在紐約訪問時,格蘭特過世已經十年了。他特地探望了格蘭特的遺孀朱莉婭。朱莉婭設宴款待李鴻章。朱莉婭即把丈夫的手杖立於臺上,向出席者講述了丈夫與李鴻章的交往和友誼,也和盤托出這根手杖的故事。然後,朱莉婭面向大家說:今天適逢李先生來訪,故特懇問大家:諸位是否同意把這根手杖轉贈給李先生?她說罷,滿堂的出席者壹致鼓掌贊同。於是,朱莉婭當眾雙手舉杖,奉贈給李鴻章。李鴻章深受感動,回國後,視同至寶,須臾不離身。
關於手杖相贈的事,李鴻章來訪事無巨細都報道的《 *** 》上並沒有明說。但是我們卻在李鴻章拜謁格蘭特將軍陵的照片中,看到了壹根李鴻章拿在手裏的手杖。
而《 *** 》描述是,拜謁陵後,李鴻章才第壹次見到格蘭特夫人,相見時才相互贈送禮物。《 *** 》說:當尊貴的清國賓客進入將軍安息地時,場面非常感人。……他很虔誠地站直了身體,用極其悲傷的聲音低吟道:‘別了。’他的思緒回到17年前與將軍親切會晤的場面,當時他們相談融洽,因為他與將軍壹樣都曾為了拯救祖國而久歷沙場。
結束這天的國務活動後,這位清國使臣造訪了格蘭特的寓所,在那裏他見到了這位卓越將軍的遺孀,這是他到美後第壹次帶有社交性質的活動。
專程從喬治湖趕來的格蘭特夫人見到李總督非常高興。他向她充分表達了問候之情。離別時留下了紀念品,並接受了夫人回贈的珍貴禮物。
這是李總督訪問紐約期間最引人註目的壹天,有50萬紐約人目睹了他身著長袍代表國家尊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