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饅頭的由來 饅頭怎麽來的

饅頭的由來 饅頭怎麽來的

1、饅頭是指用面粉和水後經過發酵再蒸熟的食品。我國雖然很早就種植小麥,被稱為“五谷”之壹,《詩經●魏鳳碩鼠》就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的記載。但直到漢代,麥粉制作的食品都還沒有發酵,凡是片狀或塊狀的面食統稱為“餅”。烤制的叫“爐餅”,加上“胡麻(芝麻)”的叫“胡餅”(當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因為“胡麻”是從西域引進的),水煮的叫“湯餅”(不是面條,而是面片湯或面疙瘩湯)。

2、饅頭最早出現於東漢以後的魏晉時期,當時稱為“蒸餅”。《晉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三“何曾傳”記載當時的大官僚何曾生活非常奢侈,每天夥食費達萬錢。食品中就有“蒸餅”(饅頭):“(何曾)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只不過他所吃的饅頭上面還要裂成十字形,也就是今天的“開花饅頭”(我的家鄉叫做“石榴包)。

3、直到宋代,饅頭依然稱為“蒸餅”。只不過宋仁宗時,因為仁宗名叫趙禎,“蒸”與“禎”音近,為了避諱,宋朝人才把“蒸餅”改稱為“炊餅”。《水滸傳》裏武大郎“ 每日仍舊挑賣炊餅”中的“炊餅”就是“蒸餅”,也就是饅頭。

4、至於今天的包子在古代則稱為“饅頭”,它出現的時間幾乎與“蒸餅”同時,最早叫做“曼頭”,後來寫成“饅頭”。直到北宋,人們仍然稱呼有餡的為“饅頭”,無餡的為“蒸餅”或“炊餅”。《水滸傳》裏“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娘在孟州十字坡賣的“饅頭”就是今天的肉包子,只不過是聽起來都令人毛骨悚然的“人肉包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