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桿秤制作技藝有什麽價值?
1、作為中國獨立發明的傳統衡器,桿秤並不比電子秤“科學”性差,它在中國應用了數千年,其社會價值可以說是無所不在、難以語言描述清的----在實際生活中,由於桿秤攜帶方便,山裏的農戶也會為了防止買賣被騙而攜帶壹根桿秤。這證明桿秤還是存在其應用價值,從壹定的意義上說還是保留著原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的衡量工具。
2、桿秤比起電子秤更具人情味,買賣中,賣家滿臉笑容喊壹聲“您看,秤高高的”,買家看著那高高翹起的秤桿也覺得確實得了很大實惠,更是滿心歡喜的付錢。
它具有人文性格,用桿秤做出的生意也正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獨特之處,中國人講究的是壹定原則下的往來人情,不同於外國硬性原則下的精準計算,於是在生意中也不為硬邦邦的金錢來往,更像是壹次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
3、它的興衰沈浮記錄了社會生活變遷史。在大工業文明向手工藝文明挑戰的全球大背景下,中國曾以“科學化、現代化、合作化”等理念指導,對傳統桿秤及其生產,從意識形態、工藝方式及產業制度上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限制、批評、改造、打擊。盡管如此,在電子秤已廣泛應用於商業計量的今天,傳統桿秤仍有壹定的群眾市場。
4、中國傳統手工做秤的工藝起源於幾千年前,其中集中了東方人重直觀和崇尚簡潔實用的高度智慧,也凝結了大量的精巧工藝技術,蘊藏著豐富的專門知識,至今仍然具有特殊的科學工藝、歷史人文和社會學研究價值,也必然有其未來存活發展的地位。
擴展資料:
瀕危狀況
1、由於電子秤等“先進”(其實是“強勢”)的現代衡器占領市場,也由於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社會基層出現的種種問題,原本壹派興旺的傳統衡器被“折騰”得幾近徹底倒閉,漢中制作桿秤的僅剩劉德福壹家。
2、授徒所需時間較長,青年人多願外出打工而無意學習這門技藝。無徒可招,只能靠自己單壹的家族方式脆弱傳承,家族下壹代若不願從事這門行業手藝也就失傳了。
3、制作桿秤投入精力大,日產量僅為兩桿卻賣不出好價,利潤甚低;手藝人全家生活極為蹇窘,對傳統工藝喪失信心。
百度百科-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