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澳媒:危險的是美國,不是中國澳大利亞揭露美國

澳媒:危險的是美國,不是中國澳大利亞揭露美國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12月27日文章,原題:危險盟友會把我們拖入與中國的戰爭馬爾科姆·弗雷澤關於“我們危險的盟友”的說法是正確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和暴力的國家。它認為越來越多的戰爭是增強其帝國權力和權威的手段。除了短暫的孤立主義時期,美國幾乎壹直處於戰爭狀態。它的軍工復合體依靠戰爭攫取影響力和財富。它資助我們的戰爭紀念館和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以及其他許多服務於美國軍事和商業利益的活動。長期以來,澳大利亞許多政治、商業和媒體精英受到美國洗腦,他們難以想象沒有美國霸權的世界。

目前美國在世界各地有800個軍事基地,在日韓和關島部署大規模的裝備和軍隊。試想壹下,如果中國在加勒比地區有壹連串類似基地,或中國艦船在佛羅裏達群島遊弋,美國得多抓狂。

美國推翻或幹涉外國政府的情況多種多樣,包括洪都拉斯、危地馬拉、伊朗、海地、剛果、印度尼西亞、日本、越南、智利、伊拉克、阿富汗和最近的敘利亞。再看看中國!盡管如此,美國的帝國手段仍在繼續,澳大利亞對此沒任何質疑。澳軍事和國防領導人嚴重依賴美國防部和國務院、中情局等的建議。不僅如此,澳還心甘情願響應並加入美國在伊拉克和中東的災難制造。

澳大利亞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面臨巨大風險,因為堪培拉的國防/安全精英們把與美國的“互通有無”作為自己的聖杯。“奧庫斯”將我們綁得更緊,這樣澳美就可在南海***同行動以威脅中國。似乎這些還不夠多,我們鼓勵美國將澳北部作為對抗中國的前沿基地,從而越來越多交出戰略自主權。

美國希望其他國家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但該“秩序”反映的是20世紀40年代主導國家的權力和觀點。它不承認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的合法利益,這些國家如今要在國際秩序中發揮作用。

盡管不斷有罪惡的戰爭、美國影響力不斷下降,但其霸權及對堪培拉的思維支配仍在繼續。為什麽我們對此還要否認?我們常被告知,首先與英國現在又與美國有***同的價值觀,但各國總是先從自己利益出發,正如澳農民發現美國在華搶奪我們的市場。我們的媒體充滿美國的新聞、觀點和娛樂。無論美媒針對中國編造了什麽,都不可避免地左右澳媒。

至於說中國是壹種遙遠的“威脅”,如果我們不是如此屈從於美國,其威脅會小得多。若澳繼續充當美國代理,與中國發生戰爭的巨大風險就會出現。我們最大的軍事風險就是被牽著鼻子走入美國與中國的戰爭。來源:環球時報

延伸閱讀:

牛彈琴:很特別的女外長來中國了壹個細節很有意思

按照公布的外交行程,12月20日,壹位很特別的女外長會來到中國。

確實很特別,至少有三點。

第壹是她的女性身份。這個世界,女外長畢竟不多吧。

第二是她的華裔身份。雖然來自西方國家,但她父親是客家人,她長相也很華裔。

第三是她來自壹個很特別的國家。說起來,這還是2019年以來,該國第壹位部長來華訪問,也是兩國外長2018年來首次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

這個國家,就是離我們不太遠的澳大利亞;來訪的,就是澳大利亞女外長黃英賢。

為什麽會這樣?

相信妳懂的。

外交無小事,細節很重要。

壹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則是這次訪華的日期。

今年12月21日,是中澳兩國建交50周年紀念日。黃英賢應該是特意提前壹天到達。按照中國外交部公布的行程,12月21日她會與王毅會見,兩人***同主持第六次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

我有壹種強烈的感覺,中澳關系正在發生微妙而重大的變化。

阿爾巴尼斯當上澳大利亞總理後,出現了壹系列較為積極的現象。就最近來說,完全個人觀點,至少三波。

第壹波,巴厘島G20峰會期間,中澳領導人會晤。

說起來,這還是6年來,澳大利亞總理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第壹次正式會晤。

這次談得很好。

中國領導人指出:中澳關系曾長期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前列,值得雙方珍惜。過去幾年,中澳關系遇到困難,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中澳之間從來沒有根本利害沖突

請註意:曾長期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前列,中澳之間從來沒有根本利害沖突。

以前確實關系很不壹般,但發展到這個地步,讓人痛心。

阿爾巴尼斯也當即表態:澳中兩國很快將迎來建交50周年。澳中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符合雙方***同利益。澳方願意秉持當年澳中建交初心,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精神,同中方***同努力,通過建設性、坦誠對話溝通縮小分歧

態度也很明確,馬上迎來建交50周年,要“秉持建交初心”,要縮小分歧。

我記得當時很多外媒就評論,6年來的第壹次正式會晤,有助於中澳關系的解凍和恢復發展。

這是第壹波,隨後第二波,在泰國曼谷,阿爾巴尼斯的壹個很積極表態。

當時,有記者詢問阿爾巴尼斯:如何看待臺灣地區加入CPTPP,是否會支持臺灣地區加入?

阿爾巴尼斯當即回答:

CPTPP是被公認的國家之間簽署的合作協議。臺灣不屬於此類,它現在是以壹個經濟體的身份參加APEC。兩黨均支持壹個中國政策。我們支持在臺灣問題上維持現狀,不希望在臺海看到任何改變現狀的單邊舉措。

什麽意思?

按照澳大利亞媒體的解讀,阿爾巴尼斯的意思很明確,澳大利亞不會支持臺灣地區加入CPTTP,相對於澳大利亞上屆政府,“這是壹個立場轉變”。

這就對了。

顯然,這是澳大利亞政府發出的壹個積極信號。

第三波,就是澳大利亞女外長訪華了。

對於這次訪問,阿爾巴尼斯和黃英賢還特意發了壹個聯合聲明,說: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之壹和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兩國的貿易和人文交流,給兩國帶來巨大的利益,“澳大利亞尋求與中國建立穩定的關系;我們將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合作,在無法同意的地方不同意,以推進國家利益。”

果然是政治家,很會講話,滴水不漏。

這也充分說明澳大利亞對這次訪問的重視。必須看到,這次特別的訪問,不是為了訪問而訪問,也不是夾帶在其他會議中的會議,來就是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大大方方舉行外交和戰略對話。

中澳關系,真的很有意思的。中國壹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市場,沒有之壹。沒有中國,澳大利亞經濟早就陷入了衰退。

但萬萬沒想到,前面幾個澳大利亞政客當總理,特別喜歡在壹些問題上強出頭,記得當時中澳關系惡化的壹個起因,就是澳方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理由,對華為各種妖魔化,成為首個公開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的國家。

壹個中國認為很友好的國家,這樣背後壹刀,確實讓人匪夷所思。更讓人無奈的是,澳方隨後更是主動給美國遞投名狀,各種抹黑攻擊中國,最後導致中澳關系急劇惡化,讓人實在看不懂。

現在,轉了壹個大圈,又回到了最初。理性的政治家,終於開始面對現實。

最後,怎麽看?

兩點吧。

第壹,黃英賢這個人不簡單。

說她不簡單,倒不是與中澳關系直接有關,也不是她獨特的性取向,而是她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第壹位華裔女外長。

她也不回避自己的華裔身份。看壹些材料,她曾說,“我很珍惜家庭和文化根基,我對我的華裔血統感到十分自豪和驕傲。”她還說,她從祖母身上學到了堅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用黃英賢的話說:“我的祖母是身材矮小的女性,但充滿不屈不撓的精神。她是客家人,是我祖父的第二個妻子。當戰爭蔓延至馬來西亞時家裏大部分人死於戰爭,她只能憑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生存欲望,獨自壹人面對無法形容的困苦境地,撫養我的父親和其他孩子。”

這種堅強,是很多海外華裔***同的品質。

當然,我們更要看到,她出任澳大利亞外長,是澳大利亞的內政。

我總覺得,我們要辯證地看華裔出任外國政要。好的地方,他們對中國更熟悉,知己知彼,雙方有時更好打交道;壞的地方,他們有時太熟悉中國,如果戴上偏見的眼鏡,政策太損,雙方關系反而更糟糕。

希望黃英賢是前者。當然,黃英賢背後是阿爾巴尼斯,這才是關鍵。

漫畫圖

第二,我們也別對澳大利亞期望太高。

期望太高,往往失望會更大。我們別忘了,澳大利亞是五眼聯盟之壹,是所謂的四國機制成員,還是臭名昭著的AUKUS的關鍵角色。

澳大利亞與美國同氣連枝,對法國都可以背後壹刀,更別提對中國了。我們還是多保持壹點警惕性吧。

當然,我們也不怕。

必須看到,澳大利亞最近積極調整對華政策,有國內政治因素,終於實現政黨輪替,更意識到錯誤政策帶來的巨大代價;但也與我們堅決鬥爭有關。

這個世界,沒辦法,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沒有壹點鬥爭精神,那就只能被欺負被抹黑被侮辱。

但辱罵與恐嚇絕不是戰鬥。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有時是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但更多時候,還是要博弈,要自信,要從容,要有謀略,也要給對方轉圜的空間。

中澳之間的堅冰,終於正在融化。黃英賢來訪,也總是壹件好事。但夫妻分歧都不可能壹晚上全解決,更別提兩個重要國家之間,還是要有壹點耐心。

只是回顧這幾年的折騰,不知道澳大利亞政治家,感覺累不累啊?

這個世界,很多事情,解鈴還須系鈴人,千萬別真成了“壹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對澳大利亞,我們還是聽其言、觀其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