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麽妳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善孝為先作文1有這樣壹則廣告:壹位年輕的媽媽給母親洗腳,孩子看見了,也端水給她洗腳,邊走邊說:“媽媽,請您洗腳!”媽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百善孝為先,孝是道德最好的體現。子夏曰:“事父母,必竭其力。”竭盡全力侍奉父母,才稱得上是孝子。東漢時期,有壹個叫黃香的小女孩對父親十分孝順。夏天,她用扇子把父親睡的席子扇涼;冬天,則用體溫把父親的被褥焐熱。正因為她有孝心,才成為孝的榜樣。壹個人的成長,首先要有孝心,這也是做子女應盡的起碼義務。只有具備了孝心,才能做壹個品德高尚的人。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孝敬父母呢?
當父母疲憊時,先為他們送上壹句甜甜的問候:“爸爸,媽媽,妳們辛苦了,快坐下歇會兒吧。”然後,端上壹杯清香四溢的熱茶,暖暖父母的心;當看到父母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要主動伸出雙手,做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生日那天,獻上壹份小小的心願,送上壹句誠摯的祝福。除此之外,我們更應該虛心好學,勤奮上進,擁有健康的體魄、優秀的品質、優異的成績,讓父母放心、舒心、開心。
做壹個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從孝敬父母開始吧。
百善孝為先作文2老師今天下午留作業“家風”。“什麽是家風”?邊回家,邊想。
到了家,我把書包放下,就立即去問媽媽:“媽媽,什麽是家風呀?”“妳自己感受!”
寫完作業後,該吃飯了,我見媽媽先是給奶奶盛飯,然後是再給爸爸盛飯……最後才是給她自己盛飯。在媽媽盛飯的過程當中,弟弟都去幫媽媽拿筷子、勺子,“我應該做點什麽了”,我幫媽媽把菜都端到了桌子上,等把晚飯擺齊,我就開動了,可是,媽媽阻止了我,說應該讓長輩先動筷,然後晚輩再吃。我吃完飯後,媽媽看我的碗裏還有米粒,媽媽就總是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人家農民伯伯多麽辛苦,妳還不珍惜人家的勞動成果……”沒等媽媽說完,我就抱起碗,把米粒都吃光了。
晚飯過後,我讓媽媽給我檢查作業,可是媽媽說:“奶奶的腰不好,讓媽媽給奶奶捶捶腰,再給妳檢查作業,好嗎?”我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媽媽經常講,“百善孝為先”,孝,字義是兒女來支撐老人,只有這壹輩人孝敬老人,下壹輩人才能傳承家風,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我們的父母言傳身教,用他們的行動傳承了優良家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是我們受用壹輩子,值得繼續傳承的優良品質。作文
百善孝為先作文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敬聽……”爸爸正在看《百家講壇》。於是我就和爸爸壹起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弟子規》的第壹章《入則孝》,就講了許多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這幾句話看似簡單,但是我們又能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從古到今也有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廣為流傳,給我們介紹了壹個個栩栩如生的孝敬父母的楷模。其中,《臥冰求鯉》這個故事更是讓我印象深刻。這個故事講的是:王祥的母親很早過世了,他的父親又娶了壹位妻子,他的繼母對他很不好。壹年冬天,王祥的繼母特別想吃鯉魚,王祥並沒有因他的繼母對他不好而不管她。而是脫掉上衣臥在冰上,讓冰融化,這樣他就捉到了鯉魚,讓繼母吃。這個故事說明,孝是無條件的,正應了《弟子規》裏的壹句:“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總之,看了這壹講我明白了壹個道理:父母對子女恩重如山,我們人人都要孝敬父母,為父母做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每壹個人無論到多大都不要忘記孝敬父母,因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作文4“香九齡,能溫席”。古代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冬夜寒冷,黃香便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被窩,好讓父親睡得暖和。夏夜蚊蟲眾多,黃香便拿著蒲扇趕跑蚊蟲,使父親不受困擾。多麽孝順的孩子啊!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又如何能不感恩呢?
不僅是古人,在科技發達的二十壹世紀,同樣如此。
我家四代同堂,老太太老太爺年壽已高,爺爺奶奶也年逾花甲。而爺爺奶奶對老太爺他們很是孝順。老太太腿腳不便,爺爺奶奶便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壹個雨夜,腿腳不便的老太太,起夜回來時不小心摔了壹跤,正巧被下班回來的奶奶看見。奶奶連忙叫醒了爺爺,將老太太扶到了屋子裏,可是老太太的腿突然疼了起來,爺爺奶奶對視壹眼,決定去醫院檢查。爺爺轉身去拿電動車,豈料兩輛電動車都沒電了,爺爺奶奶急得團團轉。自那以後,爺爺奶奶總會按時給電動車充電,不過那是後話了。當時,爺爺壹咬牙,背起老太太就向醫院跑去。從家到最近的醫院,整整兩公裏的路程,硬是被爺爺跑到了。直到老太太進了檢查室,爺爺奶奶才松了壹口氣。當然,這件事我是聽爸爸講的,因為當時我正在被窩裏睡得香甜。
百善孝為先,是自古至今永恒不變的真理,以後也不會變。
百善孝為先作文5今天,老師給我們觀看了《開學第壹課》。這壹次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我不禁默默問自己:“父母教會了我什麽?”
從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傾註著他們的愛。在他們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我學會了爬,學會了叫“爸爸媽媽”,學會了走,學會背古詩……到現在,我已經能自己煎牛排,炒蛋炒飯和煮排骨湯了,看到我的每壹次成長點滴,父母都會笑著說:“小朱豆,妳真棒!”
“百善孝為先”,“孝”字是由“老”的上半部分加上壹個“子”字。意思就是:父母養育了我們,長大了我們應該照顧父母,孝敬父母。 父母在教我生存技能的同時也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尊重長輩,孝敬長輩。陪奶奶買菜時,媽媽會叫我幫著拎菜;壹起上街時,爸爸會讓爺爺奶奶走在人行道的內側;壹起吃飯時,爸爸媽媽又會把好吃的夾給爺爺奶奶吃。兒時的我很難理解,總會問:“為什麽不把好吃的夾給我呢,我最小?”爸爸媽媽總是笑著說:“傻丫頭,等妳長大了,就懂了!”
“童話大王”鄭淵潔告訴我們:“讓父母對妳放心,讓父母為妳自豪,讓父母有妳踏實,讓父母因妳富足,這就是孝順”。我也要朝著這方面努力,做壹個孝順的人。父母用言傳身教,教會了我許多許多!
百善孝為先作文6“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說出了我們中華民族有孝敬的美德。近段時間我就與到了在生活中孝的例子而且就發生在我的身上。下面,我就來說壹說這件事。
在我媽媽生日的前壹個晚上,我早早地寫完作業;又草草地吃了好吃的晚飯,便上床去睡了。我躺在床上,想著明天給媽媽送什麽禮物好呢?我在床上翻來覆去得睡不著覺,突然我想到了壹個好主意。我偷偷地笑了起來,腦子裏壹直想著這件事······第二天放學時我飛快地到了家,以最用心的態度把這個周末的作業全部做完了。等媽媽回到家裏的時候,我把我認認真真做完的作業給媽媽看。媽媽看完之後,開心地笑了,她摸著我的頭,語言平緩地對我說:“孩子,妳懂得孝順我了,不惹我生氣了,長大了。”
這時,我意識到了,這個不就是老師讓我們尋找的孝嗎?烏鴉還懂得反哺自己年邁的母親,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孝敬老師。讓“孝”這壹股暖流在人間流淌吧!
百善孝為先作文7人們都說:“百善孝為先”,我小時候不懂“百善孝為先”的意思。可是,現在的我終於懂得了什麽是“百善孝為先”。
壹個周末,我參加了小記者爬蘇仙嶺觀看二十四孝雕像的親子活動,去蘇仙嶺觀看《二十四孝》,選自己最喜歡的壹個故事,然後回家上網查找關於這個故事的資料。其中我特別喜歡的故事叫《棄官尋母》,這是《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三則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宋代,有個人叫朱壽昌,他的生母是姓劉,可他父親的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將她趕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離,五十年未能相見。五十年來,朱壽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母親,每到壹地為官,他都在四處查找老人家的蹤跡。與母親分離的時間越來越久,他再也沒有心思做官了,決定辭掉官職去尋找母親。臨走時,他告知家人自己的決定,發誓說:“找不到母親,我今生今世絕不回家!”這壹次,他將尋母的重點放在秦國。後來,歷盡千辛萬苦的他,終於在同州尋找到了自己的母親。當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朱壽昌這種孝敬長輩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這種品格的人值得我們贊揚。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做壹個善良有孝心的人。
百善孝為先作文8從小就聽媽媽讀《三字經》,雖然那時候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述的是東漢壹位九歲的孩子,母親去世了,對父親十分孝順,酷夏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用身體溫暖被褥的故事。孝順父母,這是兒女應該做的。
這個故事讓快九歲的我明白了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品德。現在雖然不用像古時候的黃香溫席,但平常我會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會給累了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捶捶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盡量不給長輩添麻煩……雖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也是我的孝順!
我知道自己做的'這些跟臥冰求鯉的王祥、戲彩娛親的老萊子等二十四孝的主人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我會常常以這些故事人物為榜樣,時刻提醒自己要孝順父母,做壹個懂孝道的人!
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的長輩、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付出了無數的心血,給我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無微不至的關懷。隨著我漸漸的長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慢慢變老。難道我不應該學習古人,對我的長輩們給予最真誠的回報嗎?雖然我心裏明白,長輩對我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
百善孝為先作文9周六,荊門晚報小記者團組織我們小記者來到市千福園老年公寓去看望老爺爺老奶奶。
上午九點,我們在沃爾瑪前的廣場上集合。排好隊後,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東寶山腳下。走進老年公寓,裏面環境優雅,靜悄悄的。
公寓的阿姨告訴我們,這所老年公寓是從城區搬遷過來的。阿姨帶我們上了二樓,壹陣響亮的歌聲傳來,我們走進時,老爺爺老奶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到來。老爺爺老奶奶還為我們獻上了壹首歌,他們唱得如癡如醉,我們也聽得非常入迷。接下來,輪到我們小記者表演節目了。小記者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朗誦,還有的說相聲……表演結束後,小記者們紛紛把自己帶來的小禮物送給福利院的爺爺奶奶。
公寓的阿姨還帶領我們參觀了新二十四孝圖,其中有幾幅圖給我印象最深: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度,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做交心溝通,和父母壹起鍛煉身體……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從小孝敬父母,孝敬長輩。
百善孝為先作文10在每個學期的開始,也就是9月1號。我都會看由cctv1臺播出的《開學第壹課》,每次都讓我有所收獲,有所感動。
第壹堂課是講孝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做人準則和行為規範。孝順,也是教會了我要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不要和父母頂嘴、要尊重長輩的道理。在講課中,有壹句話讓我刻骨銘心“讓父母對妳放心、讓父母為妳自豪、讓父母有妳踏實、讓父母因妳富足,就是孝順。”這句話正體現:孝順金錢多少都可以,但常回家看看才是最主要的。
對於我們而言,只要能夠努力學習好文化知識,物質生活方面少壹些攀比。在父母勞累的時候,能為他們沏上壹杯茶、能為他們捶捶背、能陪他們聊聊天、給父母洗洗腳。但我要始終壹條記住“為家裏多減輕點負擔”,這就是孝順。
百善孝為先作文11老話常說:“百善孝為先。”可是摸著良心自問:“孝順,我真的做到了嗎?”回答可能都是:“沒有。”
或許孝太難,可是如果妳認識他們——“武陟縣孝親敬老十佳小孝星”,那麽妳就會覺得,壹件微不足道的壹件小事,就是孝。
看到比我大、比我小或與我同齡的壹個個孩子們,吃苦受罪,挑起家裏的重擔,我的心裏酸酸的,當他們在家裏、田裏,在烈日炎炎下揮灑著汗水,幫家人幹活兒時,我們正在家裏,或許吹著空調,或許吃著雪糕,享受著夏日帶來的歡樂……
在這二十位“十佳小孝星”中,令我影響最深刻的,是二年級的劉毅。他還那麽小,就挑起了家裏的重擔。家裏唯壹能勞動的是年過花甲的爺爺,劉毅很懂事,幫爺爺幹活兒,幫爺爺買雪糕……
看著看著,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媽媽讓我幹什麽,我總是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還惹媽媽生氣。什麽都不會幹,還要依賴媽媽。
如果我們兩個人擺在壹起,那就會形成多麽鮮明的對比:壹個懶惰,六年級了還不會幫媽媽幹活兒;壹個勤勞,能吃苦,才二年級就會幫爺爺分擔重任。
所以,我要向這位小弟弟學習,學習他的懂事,學習他的勤勞,學習他幫爺爺分擔重任的精神!
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妳做到了嗎?
百善孝為先作文12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壹個中國人,我們更要以孝為先,孝敬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前些日子,三姨給姥姥買了壹套新房子,為的是讓姥姥和姥爺在晚年生活得更加舒適,享受天倫之樂。拿到了鑰匙,姥姥和姥爺高興得合不攏嘴。看著他們的笑容,我不禁想起前些日子,姥姥的腳不小心骨折了。這可忙壞了她的四個女兒,媽媽和阿姨們輪流照顧姥姥,用燒焦的草藥敷姥姥的腳,還給她燉骨頭湯、泡酒喝,連晚上睡覺事業陪在她身邊,才是她的腳很快就恢復了健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壹個人最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第壹點考查的就是這個學生孝不孝敬父母。這就足以證明,我們這個社會對“孝”的重視。父母親生我們養我們,我們小學生雖然不掙錢,不能給他們買什麽,但可以用心意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我們可以像黃香那樣,夏天為父母扇涼枕席,冬天為他們暖和被窩。
我們任何壹個人,都應該時刻懷著壹顆感恩的心,用自己的真誠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百善孝為先作文13百善孝為先孝其實是壹個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會意著代代傳承,後人與前人血脈相依。那麽,他們傳承的是什麽呢?
孝是發自內心的誠懇而真誠的愛。
漢文帝是漢高祖的第三個兒子。他是嬪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但因孝順賢能,而被群臣用之為皇帝。漢文帝即位後,沒有壹點驕慢之氣,侍奉生母薄太後非常殷勤體貼。薄太後生病,壹病就是三年。文帝盡心盡力在床前照顧,幾乎沒有很好的睡過壹覺。每當湯藥煎好給母親喝之前文帝都要先嘗壹嘗,體味要的火候是不是適中,會不會太苦,或者是太燙,然後才送給母親服用。薄太後看在眼裏,心裏卻非常疼兒子。有壹天,薄太後對文帝說:宮裏這麽多人,都可以來照顧我的,妳不要這麽辛苦操勞了,而我的病又不是壹天兩天就能好的。以後叫宮女們服侍我就是了。沒想到漢文帝跪下來對母親說:如果還而不能在您有生之年,親自替您做點事,那要什麽時候才有機會來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漢文帝真正做到了弟子規中的親有疾,藥先嘗,晝夜待,不離床。
百善孝為先作文14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和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壹種美德,孩子在生活中這壹點做到了,就簡單談壹下吧!
好長時間沒回老家了,就在前兩天的晚上,孩子突然告訴我說:“我好像聽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喊我若石了。”我聽過後眼淚差點掉出來,知道孩子是想他們了,趕忙拿出手機,讓孩子給他們打電話,孩子說了許多,談話中聽到孩子說這兩天太冷了,有的人就穿上棉襖了,也讓他們穿上。雖然是壹件小事,壹個電話,我看到孩子的心,也讓我想起了《常回家看看》這首歌。
有時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孩子會主動幫忙倒垃圾或抹桌子,孩子的襪子天天晚上都是自己洗的,鞋也是自己刷的,雖然這都是小事,可這都是孩子自己動手做的事,幫父母減輕負擔的壹種表現。
愛幼方面孩子做的也很好。有壹次,我外出有事,讓他在家看妹妹。回來後,發現小女兒睡著了,身上還蓋著被子,孩子說;“她玩著玩著就睡著了,我怕她著涼,就給她蓋了壹條被子。”聽到孩子這麽天真的說,我的心都碎了,孩子只有八歲啊!他還是個孩子呢?就已經學會照顧妹妹了。
“孝”“尊”“愛”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就可以了。
百善孝為先作文15前段時間,電視上總播放《家風是什麽》這個節目,引起了許多人的關註和評論。家風究竟是什麽?我覺得家風就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這個家風傳承下去,做壹個孝順的家族。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但是我的爸爸媽媽就非常孝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奶奶平時有壹聲咳嗽爸爸就會拿來水果或端來壹杯水,給奶奶潤壹潤喉嚨。爺爺的臉上長滿了白花花的胡子,拿刮胡刀容易刮破臉,媽媽二話沒說,買了壹個電動刮胡刀。以後爺爺就不必受這種”皮肉之苦“了。
平時壹有點時間,爸爸或媽媽就去姥姥家幹壹點零活。幫他們減輕點負擔,姥爺有困難時最先會想到爸爸媽媽,商量好再解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是他們的依靠。
我也孝順爸爸媽媽。我經常幫媽媽幹家務,因為媽媽平時的工作十分勞累,我想讓媽媽多休息壹會兒。
父母養我們這麽大不容易,孝順父母並不是要做什麽轟轟烈烈的大事,哪怕是從壹件小事做起,讓我們從小做壹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讓中華美德代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