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區別
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區別是發生地點不同、結果不同、意義不同。
壹、發生地點不同
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壹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二、結果不同
武昌起義: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布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為國旗,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在1912年2月12日,宣統下詔退位,孫中山將政權拱手相讓。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三、意義不同
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傳播了民主思想,使民主***和觀念深入人心。民主***和意識的積聚,大大促進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空前高漲,壹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中國***產黨的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武昌起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