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的社會評價
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在看完《大平原》之後很感動,因為他沒想到高建群在“潛伏”多年之後突然拿出如此有分量的作品。“《大平原》把家族史兜個底掉,看後讓我很心動,也很心痛,喚起我對故鄉,對農村的情感,喚起我強烈的根的意識。”
評論家胡平認為,這其中有內在的驚心動魄,寫家族的尊嚴、生存的繁衍史,實際上是寫我們民族強韌的生命力。這部長篇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書寫“命運”的優勢,不是寫壹個人的命運,而是寫了三代人的命運,厚重感非常強。他同時提到:“韓寒、郭敬明的作品為什麽不能評茅盾文學獎?我想主要是缺乏厚重感。厚重感這個東西與歷史、社會是有關系的,80後創作的弱點之壹就是,他們只寫當下,只寫個人,對歷史和整個社會的概況認識較少,所以我們總覺得拿來評茅盾獎輕了點。”
高建群對書中的女性人物都滿懷敬意和溫情。評論家雷達認為,為了家族立足,高安氏罵街罵了半年,成為壹道風景。用這種方式起到了威懾作用,來捍衛高家人生存的權利。顧蘭子是書中的靈魂式人物,也是這部書蒼涼的體現。
基於高安氏、顧蘭子等鄉村女人的堅韌形象,評論家孟繁華認為,這部新“鄉土女性小說”中女人比男人強,鄉土文明決定了女性在鄉土生活裏面所具有的支配性。
寫作奇特療法
為了寫這部新作,高建群壹度采用“活埋療法”,躲在家裏寫作,每天燒三炷香。後來他挪到公園裏去寫,每天提個小包,像農民上工壹樣,到公園裏找壹個旅人坐的長條凳,然後鋪開稿紙。“親友團”在談到高建群的樸實時說:“他回到老家經常坐在麥草的垛子上,很閑適地躺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