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過馬路”為題的議論文
了,和紅綠燈無關。”“中國 式”過馬
路似乎已然成為壹種“風尚”,人皆習
以為常。 “中國式過馬路”無疑是眾網
友對此不文明行為的調 侃之辭。這裏
的“中國式”已然不是壹個代表文明進
步、 奮發向上的褒義詞,而是壹個象
征著蠻橫無禮與道德低 下的貶義詞。
當壹種個人的行為上升為國家的標誌
時, “中國式”之殤必然引起我們深刻
的反思。
對個人而言,“中國式過馬路”體現出
個人素質的極 其低下,對生命缺乏最
起碼的尊重。隨著新交通法規的 不斷
出臺,機動車所受到的規範管理程度
不斷提高,但 對行人是否遵守交通法
規卻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方法。 許多
人自恃“神勇無比”,將安全拋到九霄雲外,為
圖 壹時便利而忽略紅綠燈的存在,直
接穿行,並且以此為 勇,自鳴得意,
覺得自己走了捷徑,占了便宜,沾沾
自 喜。誠然,監督行人並不如監督機
動車那樣可以采用設 立“電子警察”等
措施來實現,但毫無疑問的是:在交
通事故中,受到傷害的畢竟還是行人
多。所以,“中國 式過馬路”是對自身
生命不負責的表現。
對社會,“中國式過馬路”所引起的負
面效應更不 可小覷。在壹群等待過馬
路的行人中,無疑也有理智之 士,不
願亂穿馬路。但當其他人都開始“中
國式過馬路” 時,如果不隨大流、隨
大眾,便有可能被人視作另類, 認為
其“迂腐”“不識時務”,自己也覺得與
周圍的人 格格不入。於是遵守交通規
則的人越來越少,“中國式 過馬路”便
陷入惡性循環,成為壹個社會的普遍
現象。 此時,“中國式過馬路”已經不
是壹種個人行為,而成 為壹種惡劣的
社會風氣,此風興起,就可能導致人
們私 利膨脹而漠視公***利益。不久前
全國保釣反日遊行中, 那些趁機打砸
搶的人,就是反面典型。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現如
今“中國式”卻成 為不遵守法律法規的
代名詞,不禁使我們汗顏。在網友
“中國式過馬路”調侃的背後,反映的
是整個民族對規 則的集體漠視,反映
的是我國國民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
這不單是靠社會制度能規範的,還需
要我們***同攜手, 自覺遵守法制法
規。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中國
式”之殤,殤在我, 殤在妳,殤在整
個民族,此殤,務必盡快止於行,才
能 止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