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中國有多少種馬

中國有多少種馬

壹、原有馬種

1、 蒙古馬系統。2、西南馬系統。3、河曲馬系統。4、藏馬系統。5、哈薩克馬系統。

二、培育馬種。

三、引入馬種。

(1) 原有馬種,當地原產,未經過其他馬種雜交的地方馬種。

(2) 引入馬種,引自國外,在中國繁育多代,適應良好,改良效果好的馬種,並非全部引入馬種而是中國化了的馬種。

(3) 培育馬種,以上兩種馬的雜交種,在雜種基礎上按育種方案育種,達到理想型指標又轉入雜種互交,橫交固定,經地方驗收,國家備案的新馬種。這壹分類檔次的確立,反映了中國馬匹改良育種的重大進展。

壹、蒙古馬系統分為:

1)、蒙古馬、2)、錫尼河馬、3)、鄂倫春馬、4)、大通馬、5)、岔口驛馬、6)、焉耆(yan qi)馬、7)、巴裏坤馬。

1、 蒙古馬: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北。蒙古人民***和國、俄羅斯東部。國內分布廣,數目大,北方草原為主產區,大批流入周邊農業區。是中國的主體馬種,占總數的60%以上。內部又分品種及類群。短程速力不快,長程持久力好。

2、 錫尼河馬:產於內蒙古東部呼盟鄂溫克族的錫尼河流域,以當地馬為基礎,引入過多個外種與之雜交,育種方法近似三河馬,但質量較差,習慣上列入原有馬種當中。

3、 鄂倫春馬:產於內蒙古東部鄂倫春自治旗及鄰近的黑龍江省數縣。品種分類屬於蒙古馬系統,但別具特點。是擅長登山又具雪地滑坡特殊行為的狩獵用馬。可供騎乘、運輸、缺少草料時可以以肉食充饑。

4、 大通馬:產於青海省大通、門源等縣,產區是2500m海拔的高原牧場。農業因霜凍不能保收,草原良好,種青稞等早熟作物。大通馬中多走馬,有“十馬九走”之說。優良個體高達135cm以上。大通馬河曲馬雜交得壹種實用型馬。體形較大,適合高原。大通馬可作為藏馬及西南山地馬的改良用種馬。

5、 岔口驛馬:產於甘肅省天祝等縣,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驛站快速通信用馬,多走馬,速力較快,持久力強。該馬同大通馬有血統交換關系。

6、 焉耆馬:產於新疆的焉耆和碩等縣。屬蒙古馬系統,但體形較大,有外學導入。壹支蒙古族部落,集體帶馬西移到俄羅斯歐洲部分,受到沙皇壓迫又萬裏跋涉連人帶馬返回祖國,成為民族愛國佳話,受到清朝皇帝表彰。移行中同歐洲馬雜交。近年又引入奧爾洛夫、卡巴金馬雜交。產地屬天山,放牧條件好。多年在不同條件下養育,品種內部又兩個明顯地方型:山地馬、盆地馬。

7、 巴裏坤馬:該馬分布於新疆北部的巴裏坤、伊吾、哈密各縣,屬蒙古馬系統。本品種選育的同時,部分引入阿爾泰馬、哈薩克馬雜交。高原適應性良好,騎乘及馱用均好。產地草原廣闊,建有馬場。

二、西南馬系統分為:

1)、建昌馬 2)、雲南馬 3)、貴州馬 4)、百色馬 5)、利川馬

1、 建昌馬:產於四川西昌盆地,雲貴高原在此急驟下降,成為盆地小氣候區,海拔為2000m左右,農業發達,適合養馬。建昌馬,體高114-120cm,為西南山地馬的代表。有輕、重兩型。

2、 雲南馬:雲南野馬化石及雲南馬半化石的發現,說明雲南是野馬家化地點。雲南馬分布在雲南西北部、東北部、南部,類型較多。雲南馬內部類型變異明顯。

3、 貴州馬:貴州馬比前幾種馬體形更大,類型較重。分布在安順等縣。農業區的馬體略大,適合挽車用。東南部產山地馬,體形較小。

4、 百色馬:產於廣西百色及河池兩地區。雲貴高原延伸部,海拔高、多山。有石山區、土山區,二區地理差異明顯,產石山馬及土山馬。到無山地勢平坦的地區很少有馬匹分布。

5、 利川馬:湖北省西南山地、利川等12個縣產利川馬。體型略大於其他西南馬,亦屬於西南馬系。

三、河曲馬:

產於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處及周邊。為中國地方馬種中的大型馬,可用作種馬改良的地方馬種,在西北享有盛譽。是特殊的壹種馬,同中國的任何馬種都不相同,從而在分類上給以獨立地位,為多民族長期選育的結果。河曲馬中,有少數個體高達145-150cm,任何地方馬種中見不到如此高大的馬。我們認為唐代以來,在當地設多所馬場,引入國內、外馬種雜交,可能與此有關。當地水草豐美、氣候冷涼,有利於大型馬的形成。

四、藏馬:

產於西藏高原的3000米以上高海拔山區,包括西藏、青海、雲南、四川、新疆,為跨省分布的馬種。1980年除新疆以外均進行過資源普查。來源、外形、高原適應均較特殊,為分類系統之壹。在高海拔山區,乘、挽、馱均可。

五、哈薩克馬:

哈薩克馬原產哈薩克斯坦,為跨國分布的馬種,產地包括亞洲西部、歐洲東部,從東到西體型逐步變為高大輕快。我國新疆分布著部分哈薩克馬,屬低身廣軀的類型。來源及外形同蒙古馬有別,兩者間存在雜交關系,該品種馬為良好的雜交母本。

六、其他地方型小馬種及新異個體:

1、 1、矮馬:產於四川、雲南、廣西、貴州等地。平均體高在1米以下,體小,外形勻稱,適合山地騎乘、馱運、拉車。

2、 晉江馬:福建沿海福州與泉州之間,有公路相連。公路兩邊分布的壹種馬,外形好,挽力強,不怕炎熱蚊蟲。產地周邊是無馬區,所以來源不清,暫時列入西南馬系。

3、 新龍馬:四川甘孜新龍縣產的壹種馬,體型較大,四肢下部向後有長毛。屬甘孜馬類型。

4、 麥窪馬:麥窪為四川阿壩壹個地名,該馬體高約130左右,呈兄深、短腳近似奶牛的體型。

5、 騾子馬:見於四川白河。該馬外形特殊,耳長、嘴巴尖、尻部斜,形狀似騾,實際是馬,有繁殖能力。

6、矮腳河曲馬:產地在青海南部河南縣柯生鄉(距甘、青邊界約30km處)。唐代出土文物唐三彩中有矮腳馬,可能確有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