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鋼琴教師結局什麽意思
她從層層格格的幾扇門中沖出,好像過了好久才從裏面走出來。扭曲的心理在掙紮,高潮與快感已經過去,最終她走出了這棟壓抑的大樓,從畫面的角落裏倉皇離開。
這是她第壹次遇到的人,第壹次如此接近自己薄片玻璃樣的內心,而崩潰過後還是要穿上冷硬的大衣走向未知的明天,最後壹刀的欲望釋放後她繼續保持著冷峻的面孔,日後會發生什麽誰都不知道,導演只是呈現了她這次的這壹過程。
擴展資料
影片評價
《鋼琴教師》狠狠地剖析壹位女鋼琴家的心與腦的陰暗面,冷靜又不失悲憫的刻劃女主角以及她周遭人物各自的心理變態(尤其是性方面的明瘡暗疤),奇詭辛辣生動非凡。片中令人心悸的母女關系,因為編劇、導演掌握觀眾心理的技巧老練,而更顯挑釁,使觀者在倫理道德的天平上失衡摔跤,仿佛劇情害他們掉入人性齷齪的深淵;但正是人人心中都有齷齪的深淵,才會跟影片所剖開的齷齪人性連結。
而《鋼琴教師》最令人驚懾的莫過於種種變態的性狂想。導演顯然將愛莉卡極端的性格歸咎於母親高壓的控制與過分的期望,也因此愛莉卡對於那位資質聰穎的女學生,心裏賞識,但口頭上仍以貶抑辱罵的方式教導,最後竟因妒火燃燒毀滅其鋼琴生命;這種對下壹代兼具認同與嫉妒的微妙情結,亦為角色深度的來源。
在場面調度上,更是導演與演員結合下的傑作。白色的布景基調充分象征女主角內心世界的荒蕪與蒼涼,也對比出在聖潔的形象下隱藏著狂亂荒唐的畸想。除了愛莉卡的家中,諸如琴室、演奏廳,皆以鏡頭創造出空曠的景深,布景也力求簡約,將註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構圖式的景框設計尤為壹絕,中景或全景的平視鏡頭固定不動,在同壹個鏡頭裏面,無論距離鏡頭深淺每個人的表情反應都充滿敘事張力。
“冷”是《鋼琴教師》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導演對題材對拍攝手法的“冷”、愛莉卡對情人對母親對學生對自己的“冷”、於佩爾演技的“冷”。冷透了人心,讓人不知應該給予憐憫還是給予鄙夷。結尾教師想刺殺少年,卻因為少年的回眸壹笑而下不了手,只好刺自己壹刀,這再次的自殘向觀眾證明了她在受到打擊和侮辱的同時仍有女性最溫柔的壹面 。(《南方都市報》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