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後會無期》
影片的結尾,描述了韓寒心中的答案,但這不代表圓滿。我們的男主角江河走在東極島重新繁華的路口,雖然雕塑依舊,但他還是無法回望到三人搭肩的身影,只得作為遊客靜靜走著,玩味著自己的記憶。那麽其他人哪裏去了,滿懷理想,想要做出壹翻大事的浩漢,最後流落在哪裏?我們最先聽到的聲音,把我們帶入劇情裏的胡生在哪裏?以及仰望星空,堅持信仰的那位旅行者二號,看他略帶仁慈的,把行李扔給江河浩漢之後,又去了何方?
這就是《後會無期》,它用它自己的敘事,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麽是後會無期。我們的帶著壹連串的問號,看著這滿是斷片的故事,無可奈何。亦或時而被故意設置的段子刺激,突然思維的斷頭被人提起,卻又被迅速拋棄在無邊際的深淵中。雖然段子的人為痕跡明顯,但透出的心情壹直在映照著我們的現實的無力。
那無力的本質是什麽?它就是被迫的,就如我們被迫放棄的主角壹般。在開頭,胡生對自己名字來由的敘述,讓我們在影片的第壹時間便記住了這個名字。我們看著他的話語,行為,他對兩位大哥的敬畏,以及對未知世界天真的想法,都讓我們在對兩位真正主角了解之前,主動的喜歡上胡生。可是隨著深夜的壹次大撤離,我們被迫的離開他了,就連胡生本身被遺忘在旅館裏的事,觀眾也壹定先於兩位主角而知道,這是因為有感情。
但離開就是離開,影片裏的主角尚且可以努力,而我們卻被迫的要選擇無視。隨著故事的推進,車子開進山林,有了新的小夥伴加入,以及浩漢本人對自身身世發現的敘述,我們的註意力早已開始轉移,但在荒野的片刻,從收音機裏傳來的尋人啟事,與之對比的兩位主角無奈淡漠的標簽,又不免的刺痛觀眾的心。這就是被迫,就是對現實無力的源泉。
無常的突然,也是影片本身想要和妳傳達的重要內容。這其中最為寫實的壹個場景,便是兩位主角在房內做溫水煮青蛙,待青蛙體會溫度上漲開始掙紮時,浩漢突然蓋住蓋子任憑鍋裏跌跌撞撞,並隨之提示江河這就是現實,不免讓人心驚膽戰。除此以外,晾曬在車子擋風板上的錢幣,盡管兩位主角們有過擔心懷疑,而結果很簡單:壹覺之後,連錢帶擋風板,帶名片都消失的幹幹凈凈。而後,那位旅行者在給兩位主角灌雞湯之後,趁浩漢心滿意足之際,又迅速以試駕為名將車盜走,甚至在這過程中還突然停下,扔掉行李又走。狀況轉變之突然,也直接崩潰了兩位主角的心情。影片中就這種方式將突然性表達的簡明扼要,與觀眾記憶中的體驗不斷的契合,並被其牽制著心情。
現實樂於善於槍斃夢想,在電影裏,這體現在幾位角色不斷走入絕境的過程,其中又以浩漢為甚。浩漢自幼以自己父親所做的事,而願意終於理想,但在與鶯鶯的壹翻話中,又被真正的事實所擊敗,徹底動搖了他的信念,而後,被盜的汽車,被背叛的友情,又讓他心理失去了對美好的渴望,從而徹底被現實壓垮,活在自己的不公的遭遇裏,最終離去。作為觀者,我們眼睜睜的看著所有美好與願景在電影裏被活生生抹去,還帶著各種段子和巧合,讓我們歡喜而又無奈。
終歸,壹切還好。雖然壹路描述著現實的荒誕,但影片最後終歸還是設置了出口,這壹條線索集中在江河的身上。江河同浩漢壹樣,壹路上經歷著所謂破碎和無常,但不同的是,浩漢將其對待為現實本身去接收,而江河同樣的接受多過程中又守著自己的壹片領地,即對這壹切事都有所保留,有所堅持,也許就是這壹種特質,最終使江河用所堅守的口吻將壹切描述出來,使得他最終寫作成功,獲得了許多,同時也很諷刺的實現了所謂追求事業的浩漢的理想,將東極島變成真正的旅遊勝地,海上麗江。
可這又能代表什麽?最終榮譽落在了江河身上,這樣的設置也許是韓寒對自己的重構,或是另壹種荒誕。結尾處旁白的話很明顯,江河的《旅行者》儼然成了文化產業優秀案例,帶動著銷量,旅遊,翻拍的電視劇打扮了《繼承者》嗎,就連幾人最初在壹起留念的雕像也成為了經典,成功的可能性可能只是擊中了時下讀者的某個點而已,江河真實的寫作目的也許早已被商業稀釋殆盡。
不管怎樣看待,後會無期,它於無力中折疊著現實,又在現實中隱藏著路徑,讓我們擁有穿越人流、穿越高山與大海的方向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