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以色列不種植水稻,“糧食自給自足”的說法從何而來?

以色列不種植水稻,“糧食自給自足”的說法從何而來?

以色列是內陸國,國土面積小,種植水稻沒有那麽多的土地資源。以色列其實農業科技發達,無土栽培跟循環利用以色列做的非常好。以色列嚴重缺水,大米從泰國進口,所以不種植水稻,其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燕麥、玉米、豆類等。以色列由於缺少土地,大棚種植遍及各地,高昂的種植成本使以色列必須要發展以蔬果為主的經濟作物,也因此,以色列能夠每年向歐洲各國出口超過100萬噸的蔬菜水果和價值數千萬美元的蔬菜種子。

創造世界農業奇跡的以色列,似乎並不把追求糧食單產作為主要目標,十幾年前就實現不僅糧食自足充裕,每年還有出口。為什麽糧食產量並不喜人的以色列能夠做到自己自足呢?把人類所吃的瓜果蔬菜、肉、蛋、奶等食物全部納入“糧食”範疇。這類食品吃多了,自然就減少對傳統的谷、麥、豆三大類農產品的需求。

以色列增加“糧食”產量就是發展奶牛業。在壹般人眼裏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產業,被以色列人巧妙地進行資源組合,輕松提高了農田的糧食產出。以色列人計算,麥子、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糧食部分與稭稈的比例大約為1:1,用稭稈作為飼料養奶牛,稭稈與牛奶的轉化率大約也是1:1,壹頭奶牛壹年的稭稈飼料大約為11—13噸,而壹年產奶也是11—13噸。也就是說,傳統被廢棄的農作物稭稈經過奶牛的轉化,1噸稭稈就可以變成1噸牛奶,變成了人類美味的食物。人們大量喝牛奶,能夠大量減少谷物類食物。

科技創造奇跡以色列的農業科技發展全是被條件限制而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