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手抄報內容
年俗手抄報內容文字如下:
年俗原指正月初壹立春日這壹天,可以開始中國的春節準備、慶祝活動,但其實這些活動早從年尾二十四就開始了,中國民間過年期間要進行祭竈、守歲、拜年、祭神、祭祖、除舊布新、迎禧接福、逛廟會等種種風俗活動,壹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年節在發展及傳承中,已形成了壹些較為固定的習俗。辛苦勞作壹年的人們,在過年前後的這段時間裏,闔家團圓、訪親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種方式來期盼來年的好運的習俗稱為年俗,年是時間轉換的標誌,“壹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大年夜的隆重,就在於它處在新舊的時間界點上,人們以喜悅、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壹年。
各地年俗
1、山東年俗,年除日,臘月的最後壹天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山東各地都盛行貼年畫,年畫內容十分豐富,有各種故事如《唐僧取經》等,年畫的形式有中堂、單開、四條屏等,在諸多的年畫中以雞畫、魚畫、娃娃畫較為普遍,因為雞表示吉祥,魚意味著錢糧有余,娃娃則象征人丁興旺。
2、澳門年俗,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板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壹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壹個澳門年俗。
3、臺灣年俗,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壹起聚餐,叫做“圍爐”。參加“圍爐”的人,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征性地喝壹口酒,以討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