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鋼材進出口市場調研報告
進口產品大兵壓境 鋼材產銷體系受沖擊
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買方市場的出現及內需市場需求不旺局面的影響,我國鋼材行業的產業、產品的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逐漸暴露出來。我國鋼材產量大、生產企業多、產品結構失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鋼材總量大大超過市場的需求。價格直線下滑,企業普遍開工不足,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然而,讓國內鋼廠和鋼材行業雪上加霜的是,大量國外鋼材不斷進入國內市場,沖擊了我國鋼材的產銷體系和鋼鐵企業。
根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壹季度鋼材進口的增長幅度較大,幅度之大是近幾年少見的,l~3月總進口量達358萬噸,價值 16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 41%和 15.5%,其中壹般貿易進口212萬噸,8億 4千萬美元,分別增長 2.4倍和 1.6倍,占進口量的 59%及進口值的 52.5。進口鋼材目前主要來源為日本、韓國、臺灣地區(主要為H型鋼),三者合計為 204萬噸,占總進口量的 57%。其次是俄羅斯、哈薩克等東歐國家,占36%。進口的品種主要集中在熱軋板、冷軋板、小型材、盤條、不銹鋼等品種,占進口總量的 84.7%,這種進口來源和進口品種相對集中的趨勢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
有關專家對目前鋼材進口量大增的現象,普遍分析認為國外鋼鐵企業正看好中國鋼材市場的潛在容量。尤其是去年我國增加了基礎建設的投資,在鐵路、公路、電力建設等方面確定了壹批新的建設項目,勢必帶來鋼材需求量的增大,國外廠商想抓住這個機會搶占我國市場。
此外,我國現有的鋼材生產種類嚴重不合理,部分產品如冷軋板,尤其是1毫米以下的薄板無論是產量還是品質都不能滿足需求,這無疑為國外鋼材進入市場留下了空當。
再者,國產鋼材的價格不合理,售價普遍比進口鋼材高。如國內生產的3毫米以下的冷軋板每噸為3100元,2.5毫米的熱軋板為 2300元左右;而品質相似、規格相同的俄羅斯每噸僅2700元,熱軋板l900元;鳥克蘭產冷軋板為2600元,熱軋板為1850元,品質優於國內產生的冷軋板每噸也只有 3100元。這種價格上的懸殊,壹方面說明國產鋼材的成本過高,另壹方面也可能是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為削減其國內鋼材庫存而不計成本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向我國低價傾銷。
今年初,國家為了調整鋼材生產結構而提出了限產措施以調節市場,即在去年鋼產量1億1千萬噸的基數上壓縮10%,即1100萬噸。早在 1994年,我國鋼鐵行業就確定了“以產頂進”的政策,但鋼材大量進口,特別是國內產量大、供過於求的普通鋼材也大量進口,使“以產頂進”的政策作用大打了折扣。如今年壹季度進口普通條桿和小於3毫米的熱軋板 837000噸,占鋼材進口總量23.4%,是去年同期的1.3倍。這種趨勢如繼續發展下去,勢必使“以產頂進”的政策落空。
國外鋼材進口量大幅增加的直接受害者是國內鋼鐵企業,由於國外鋼材大量沖擊市場,造成了目前國內鋼材市場處於價格倒掛的狀態。鋼廠生產成本高於鋼材出廠價,鋼廠出廠價又高於市場成交價。如在廣州鋼材市場上,1壹2毫米的鞍鋼冷軋板每噸為 3100元,太鋼、鞍鋼 2.5毫米至 3毫米每噸為2300元,比去年4月份的保本價下調了近10%,但仍無人問津。價格倒掛造成企業越生產越虧本,但若不生產讓產能閑置不但使成本上升,而且造成資產增值率的負增長,於是陷入了越生產越虧本,越虧本越生產的怪現象。為促進鋼鐵行業盡快走出低谷,冶金行業開始實行鋼材限產和控制進口相結合的措施,將加工貿易進口量也納入總量控制,並制訂相應的政策規定;對於進口價格奇低的俄羅斯、烏克蘭、韓國等鋼材實行反傾銷調查,並盡快立案,遏止低價進口鋼材沖擊我國市場,改變目前鋼材產品結構失衡的局面。
為優先消化國內生產的鋼鐵產品,有關部門最近對核發進口許口證(即批文)審核較嚴。根據有關業者的最新鋼鐵商情資訊顯示,為避免進口過多的進口鋼材,影響國內鋼廠所生產的鋼材銷路,以及為減輕員工失業問題入過去主要管制型鋼、不銹鋼等進口,變為對核發鋼筋、線材、小鋼坯等的進口批文也開始從嚴。
根據進口鋼材的貿易商透露,有關部門已規定今年二季度的鋼筋,線材進口量限制在5萬噸的水準,並決定審核準量將不會超過前次的噸數,如果被發現並沒有獲得許可證而進口,將被視同走私而造重罰。
另壹方面國家正考慮采取壹些行政措施,以控制所有鋼品進口,尤其是國內本身已能自給自足的鋼品。例如,熱軋鋼卷,目前也正嚴密觀察中,已有計劃限定今年熱軋鋼卷進口量在 700萬噸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