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廣即將建造磁懸浮,磁懸浮列車有必要普及嗎?
人類跨越地域空間,就要依賴交通工具,從古代 騾馬到依靠動力的蒸汽機,從汽車到天上的飛機,再到大洋上漂泊的輪船,以致於我們今天普及的高鐵,不斷地推動著社會進步和發展,就今天看來,地面上還有比高鐵更快的磁懸浮也在慢慢地走進我們生活。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發布《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中提出:將預留6大重要交通廊道,同時省域空間內將預留京港澳高速磁懸浮和滬(深)廣高速磁懸浮通道。這為未來使用磁懸浮做好了城市規劃。
磁懸浮速度可達600公裏時速,優勢明顯,為何被高鐵搶占先機?
即使是高鐵,走進我們生活時間並不長,津城際鐵路是我國第壹條設計時速為350公裏的高速鐵路,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國家工業基礎薄弱,修建壹條高鐵不僅是技術問題,修建高鐵每公裏需要1.3億元的投入,國家也沒有那麽大財力來修建高鐵。
正式通車的京滬高鐵,投資高達2200億,這是壹個什麽概念呢?三峽工程的靜態概算(價格水平)為900.9億元,到工程完工動態投資可控制在1800個億元左右,所以這條高鐵的投資已經與三峽並肩了。到目前為止,這條高鐵運營才有了正收益,而其它高鐵大多數還在虧錢中,所以修建壹條高鐵還不那麽容易的。當然壹條高鐵可以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當經濟活躍起來時,所產生的效益遠不能用虧損運營來評估的。
磁懸浮呢,每公裏造價2.9億人民幣,是高鐵的二倍多,如果不是特別需要的話,這麽多壹筆巨額投資是不值當的。我們不能為磁懸浮而修建磁懸浮,得要具體地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修建的磁懸浮軌道不能並入國家鐵路網,與現有的鐵路線不是壹個軌道,如果要銜接的話,就要考慮中轉乘車,影響運營效率。
而高鐵呢,可以向下兼容,我國的高鐵幾乎全部開行各種型號的動車組,但動車組不壹定運行在高鐵上。當壹個地區運營要求不高時,可以先從動車起,然後升級為高鐵,這條線路還是可以利用的。
第三,這要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短期來看當地經濟條件壹條高鐵都難以支撐,就沒必要建磁懸浮了,畢竟高鐵的投資要比磁懸浮少了壹倍以上,所以只能優先建高鐵,用於升級改造落後的交通條件。
那麽什麽區域適合建高鐵呢,哪裏錢多,經濟活躍最適合,珠三角GDP產值首次超過韓國整個國家,這裏最需要磁懸浮列車了,其次就是長三角和京津冀,目前我國也就是這三個地區可能最需要。
例如:京滬高鐵每天開行90對列車,但仍然保留135對普速客車,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京滬之間90對還是不能滿足兩地的需要,只能停運壹些普速客車,當運力再壹次飽和時,無法滿足兩地的需要,京滬高鐵仍然壹票難求,就可以考慮建造壹條磁懸浮了。畢竟磁懸浮時速可以達到600公裏,比高鐵快壹倍以上,滿足不願意選擇航空線的乘客使用。
目前京滬高鐵客運非常繁忙,未來我國第壹條最長的磁懸浮壹定會是京滬線,屆時北京~上海只需要2.5個小時,這將是風馳電掣的速度。
我們在看看日本,日本開始了磁懸浮列車試驗,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規劃了,日本磁懸浮列車的試驗線路就創造出581km/h的時速,而德國列車展上,發生了磁懸浮列車嚴重撞車事故,導致全世界都暫停或延緩了磁懸浮線路的修建工作,在撞車事故之後,高速磁懸浮試驗,只有日本還在繼續。目前日本有二條磁懸浮正在運營。
我們國家也不甘示弱,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這標誌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也預示著中國最快磁懸浮列車有望超越日本。從技術上來說也越來越成熟,能否把成本降下來是關鍵。
我們還有多久能用上磁懸浮列車。
媒體熱炒的磁懸浮事件,距離實施階段還差得很遠,這只是壹個空間規劃,只是城市規劃中預留壹個通道,並不是交通規劃,就現階段而言,我國還不適宜修建磁懸浮,從運營角度來說,還不劃算的,我們預留出空間很合理,但不壹定要建,什麽時候技術發展把成本降下來,與高鐵投資相差不大時,機會就來了,也許那個時候磁懸浮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