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風俗
大年初二的風俗是回娘家、祭財神。
1、回娘家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壹大袋的餅幹、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裏鄉親,壹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壹天歸來,那麽,就要來壹個分壹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幹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們深切的思念。
2、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壹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發大財。
武財神關公
關公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壹,後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
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
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壹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公壹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關公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