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生死邊緣 我站在了無人便利店的風口
專訪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生死邊緣 我站在了無人便利店的風口
2017年6月初,繽果盒子的上線已經成為了熱議的話題,包括Amazon Go以及淘咖啡等在內的無人便利店也瞬時在零售圈風頭無二。億歐此次專訪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探討繽果盒子轉型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對於無人便利店的思考。
“剛開始做繽果盒子的時候,很多人都罵我是傻子,為救公司瘋了!”
陳子林在回憶去年剛啟動繽果盒子項目的時候自嘲道。然而時下,繽果盒子已經成為了熱議的話題,包括Amazon Go以及淘咖啡等在內的無人便利店也瞬時在零售圈風頭無二。億歐此次專訪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探討繽果盒子轉型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對於無人便利店的思考。
Amazon Go的出現讓事情出現了轉機
2013年11月,陳子林在廣東中山創建了O2O水果品牌——繽果水果,並於2015年7月底完成了由盈信資本領投的Pre-A輪千萬級融資。“我們的融資能力並不算強,資金也只夠用於去跑通模式,其實當時已經可以做到平均每單的的履約成本在5元以內,並且實現盈虧平衡。但是競爭對手跑得更快,我們的模式很難從三線城市突圍出去。”
陳子林告訴億歐,繽果盒子的想法在2015年底的時候就已開始構思:“初衷是想為繽果水果進壹步降低配送成本,於是就在小區樓下設立自提櫃,後來想到了在自提櫃裏放零食售賣,這就有了做繽果盒子的雛形。”從2016年2月份開始,整個主力團隊開始主攻繽果盒子的研發。但是繽果盒子前期並不被人看好,陳子林的公司也到了生死邊緣。
直到2016年12月,亞馬遜推出了壹則廣告——無人便利店Amazon Go。“Amazon Go的發布讓團隊很興奮,這證實了無人便利店的想法並非異想天開。加上我們的產品經過了10個月的研發和打磨,已經比較成型,因此之後的'融資開展得很順利,我們完成了逆襲。”拿到A輪融資後,繽果盒子成功存活了下來並站在了無人便利店的風口之上。
邊測試邊擴張,這是壹門與傳統便利店商業邏輯不同的生意
歐尚是繽果盒子的戰略投資方,可就在幾天之前,雙方合作的上海首個盒子由於室內溫度過高停運,投入使用僅壹個月就停運引發了大眾對無人便利店技術的壹片質疑。
“我們現在有10個盒子,歐尚總部門口的那壹個屬於合作的特例,因為它處在壹個極端嚴苛的環境,四面暴曬,這並不符合我們原定的選址邏輯。”陳子林向億歐介紹到,繽果盒子設計最初只驗證了兩件事情:1、是否有需求;2、如何避免偷盜。因此繽果盒子的選址邏輯是在封閉高端小區陰涼處,避免閑雜人員,同時不占用消防通道等公***空間,而且有玻璃的壹面絕不朝西。“歐尚門口那個盒子曝光後人流量太大,門壹直開著,空調就算超載負荷也跟不上。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南北方氣候、材料選擇、顆粒度等壹系列問題,但是技術總會有不足之處,也會有很多料想不到的意外。不過這10個盒子本身也是做測試用,這對於我們去不同環境進行復制鋪設是有參考價值的,不必過度解讀。”
據了解,繽果盒子目前有兩種規格:大號盒子,長6m、寬2.6m、高2.76m,面積15㎡;中號盒子:4.8m(L)×2.6m(W)×2.76m(H),12.48㎡大號盒子,可以扁平運輸,之後在拼裝成型。大號盒子單個成本在10萬元左右,相當於壹個40㎡傳統便利店前期投入成本的1/4,單月運營成本在2500元左右,是傳統便利店的1/8。成本的降低也使得繽果盒子的商品價格普遍低於傳統便利店。陳子林向億歐透露,目前的10個繽果盒子均已經實現盈利,資本回收期預計在10個月左右。
“繽果盒子的商業邏輯已經和傳統便利店不同,我們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並且是可移動式的。傳統便利店更多的是需要人流的,是流量生意,運營不順就會虧本。而我們的定位是為社區中高端消費者服務,把顧客需要的商品放在離他們最近的地方,主打復購率。而且由於繽果盒子帶輪子,是可移動的,如果在壹處運營不佳可以移動到另壹處,試錯成本較低。”
無人便利店對C端的核心是便利,而非體驗感
繽果盒子現在使用的商品識別使用的是RFID標簽,從成本、效率和體驗感角度,都不如圖像識別技術,也未實現所謂的“拿了就走”。“商品識別是無人便利店最前置的環節,並非最重要的環節。我們也正在開發可以對多個商品同時進行辨認的圖像識別技術,然而深度學習是需要壹段時間,預計8月底就會替代RFID。從現階段來說,RFID技術成熟,成本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弊端在於對後端供應鏈有壹定的改造壓力,早期通過RFID來快速驗證思路,快速搭建銷售體系是可行的,後期再進行技術的更新叠代。”
陳子林對“拿了就走”並不感冒:“‘拿了就走’涉及到的是人體支付,這個第三方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之所以不用,是因為在我看來,通過生物特征去授權支付有壹定的侵犯性。而對於我們的目標人群來說,手機已經是身體的壹部分,手機支付並不繁瑣。我們只要讓消費者適當舒適,30秒內結賬,正常高效地買東西,接受無人購物的場景即可。體驗只適合壹兩次,便利才是核心。況且拿了就走也不壹定是好體驗,通過識別確認可以顯示自己當前的消費,買了不至於反悔。”
回到零售本質上,無人便利店的綜合門檻很高
對於零售體系內最重要的供應鏈,繽果盒子已經與歐尚合作啟動建立自有供應鏈品牌“倍便利”。陳子林介紹說:“倍便利還處在早期階段,目的在於摸索出壹套在無人銷售下的便利店運營體系,與歐尚合作是壹條捷徑,當然也需要我們自己介入去鋪設”。
“除了供應鏈的鋪設,無人便利店還涉及到精細化運營、技術投入升級、BD等等,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綜合因素有很多,因此門檻很高。國內目前也有不少玩家,模式不盡相同,但是這個便利店的天花板很高,兩三年內無人便利店還不會形成肉搏戰的架勢。”
繽果盒子將總部設在了北京,並且在上海、中山、東北、西安和佛山設立了分公司,規模已經超過了200人。按照陳子林的節奏,8月底之前,繽果盒子會鋪設200個,年底這個數字將會達到5000,開始測試快速跑起來會是壹個怎樣的情境。從0到10,如果說繽果盒子出現的狀況尚可接受,但規模化鋪開,等待繽果盒子將有可能面臨更多更大的問題需要去解決。
從經歷生死到逆襲站在無人便利店的風口,陳子林的這壹年過得很刺激,他也坦言團隊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很不容易:“我們整個團隊在最艱苦的時候也沒有怨言,壹直在堅持,相信我能夠帶他們走出泥濘,他們用行動在支持我,是我的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