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被首富盯上的太空生意,全民太空旅遊時代來了?

被首富盯上的太空生意,全民太空旅遊時代來了?

7月20日,在16萬人“不要讓貝索斯重返地球”的請願聲中,亞馬遜、藍色起源創始人貝索斯乘坐自家公司的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航天器成功前往太空,越過卡門線並返程。值得壹提的是,貝索斯此次太空邊緣之旅,沒有壹位專業宇航員參與,全部是普通人,乘客們無需進行任何操作,實現了首次無人駕駛全平民飛天。

2021年的這個夏天,也許會成為商業航天 歷史 上非常重要的裏程碑。盡管貝索斯這次只是剛剛跨越貼近距離地面100公裏區分大氣層與太空的卡門線,但仍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與布蘭森、馬斯克展開的激烈的私人太空競爭,也將有望推動全球航天產業年收入在2030年翻番至8000億美元。

壹場商業太空 旅遊 大幕緩緩拉開,今天,「哈工創投」帶您系統了解貝索斯此次太空邊緣之旅的全過程以及對太空 旅遊 的展望。

首次無人駕駛,全“平民”飛天

藍色起源:來自5歲貝索斯的太空夢

在作家布拉德·斯通的圖書《解鎖亞馬遜》中就有提到,孩童時代的貝索斯受到不少宇航話題的熏陶,他會在圖書館閱讀大量的科幻圖書,發射模擬的火箭或飛船。

貝索斯也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表示:“自從五歲起,我就壹直夢想著太空旅行。”

在1969年,年僅5歲的目睹了阿波羅11號登月的全過程,從此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後來在高中時代,貝索斯憑借壹篇關於低重力環境對蒼蠅影響的論文而被NASA邀請前往參觀。在大學時代,貝索斯在就讀的普林斯頓大學接觸到了當時的物理學家,太空夢想家傑瑞德·歐尼爾,並在學校社團“宇宙 探索 及開發學生聯盟”(SEDS)擔任主席。

2000年,貝索斯以私人名義註冊了“藍色起源公司”。貝索斯自己表示,這家公司的使命就是提高太空旅行的安全性並努力降低其成本。更遠壹些是希望有壹天讓人們有可能在太空中生活,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年少時的太空夢想變成現實。

圓夢之旅,終登太空

此次升空,飛行器***載客4人,除了貝索斯之外,另外3人包括貝索斯的弟弟馬克,現年82歲的美國前女飛行員沃利·芬克,以及藍色起源公司接待的首位“付費”太空遊客:年僅18歲的荷蘭人奧利弗·德門。

本次發射流程從倒計時結束點火、起飛加速、飛船分離、到達高度極限,再到返回地面——整個過程只用了10分20秒。這10多分鐘,正是熱愛物理和太空的貝索斯,畢生都在等待的。他在著陸後高聲大喊:“控制中心,這是我此生最棒的壹天!”

走出船艙後,貝索斯和自己的母親擁抱。戴蒙和父親擁抱。背景中的馮克剛剛走出船艙,激動地振臂高呼!

至此,藍色起源新謝潑德火箭的第16次發射飛行任務,也是第壹次載人上太空的任務,終於正式宣告成功!

作為商業太空 旅遊 的開拓者,貝索斯的這次太空遊創造了宇航員年齡的新紀錄。據悉,在新謝潑德火箭搭載的太空艙內,太空艙滿員6人,這次乘坐了4人。

未來,如果“新謝潑德”火箭要開始太空商業之旅的時候,滿座帶來的收益也是值得期待的。據悉是壹人對應壹個窗口,這樣都可以看到太空的場景,以及由此看到地球的全貌,這對於進入太空 旅遊 的人來說,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後續任務與太空 旅遊 展望

商業太空之旅

如今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已經完成了真正成功的商業太空之旅的壯舉,下壹步是不是會把這項業務當作商業版圖的壹種全新嘗試?帶領更多的有這種夢想的商業富豪進入太空遊呢?

其實,藍色起源不只做100公裏左右高度的太空邊緣旅行,也參與了NASA2020年代載人登月計劃的“阿耳忒彌斯”項目,其研發的“新格倫火箭”與SpaceX的星艦/超重獵鷹運力相當,雖然目前進度落後,但仍然希望能在2024年送人類重返月球;此外,藍色起源也在研制壹種月球著陸器。

由於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火箭是可以重復使用的,是可垂直起降(VTVL)的運輸系統,包含兩個主要部分:加壓載人太空艙和火箭,火箭使用BE-3發動機,燃燒為液氫和液氧,火箭可以完全由機載電腦自動控制,太空艙內無法操作。而加壓載人太空艙滿載時可搭載6人,並裝備發射逃逸系統,可以在上升過程中的任何地方分離。太空艙內部容積約15立方米。這為商業開發預留出足夠的位置和想象空間。

但從科學價值上來說,人類 探索 太空是早晚的事。發展太空 科技 ,不光是自上而下,民間商業力量也要在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太空旅行,未來可期

但對於這個新興行業來說,2021年的前景預計會更為廣闊,因為很多商業巨頭將繼續追求未來技術,包括研發火星火箭、構建天基互聯網服務以及推出太空 旅遊 等。

多種形式的太空 旅遊 將催生出壹個萬億級的新消費市場

根據目的和花費的不同,太空 旅遊 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第壹種是亞軌道 旅遊 ,即達到超過離地表80公裏的高度,也就是維珍銀河這次的 旅遊 。它可以讓乘客在太空上做短時間的停留,以俯瞰地球的視角來體驗短暫的失重感。維珍銀河本質上是壹款帶著火箭發動機的飛機,因而無論從技術成熟度還是成本上來說,都最有優勢。根據維珍銀河的測算,當前的亞軌道 旅遊 價格大概在25萬美元左右,未來如果可以下探到20萬元人民幣,那必然會吸引大量的中產階級加入其中,從而催生出壹個新的消費熱點。

第二種是貝索斯旗下的藍色起源 ,由液體火箭將飛船發射到離地表100公裏以上的高度,可以進行更加深度的太空觀光,並能夠入住空間酒店。英國的太空遊旅行社“火箭突破”公司,計劃在2027年開始運營“航行者空間站”酒店,其將提供包括水療中心、健身房、酒吧、咖啡館、餐廳等在內的所有五星級酒店標配的服務。

第三種則是做太空深度遊, 美國私人航天公司Axiom Space將在2022年初將通過SpaceX的航天系統運送兩位超級富豪前往宇宙空間站,兩人按計劃會在太空逗留8天,每人的旅費高達5500萬美元,折合3.6億人民幣。隨著太空短途遊的門檻不斷降降低,太空深度遊將成為超級富豪新的內卷市場。

隨著太空 旅遊 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就意味著未來越來越多的資本將會進入這個領域。

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商業太空產業的市場規模從每年600億美元飆到2000多億美元;而隨著這個領域的企業開始不斷推出各類太空 旅遊 產品,相關的衛星和火箭公司將能拿到得到更多的融資,來支持其更加迅猛的發展。

結語

盡管實現太空 旅遊 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但是人們依然相信,隨著 科技 的進步,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太空 旅遊 “平民化”將成為現實,大規模太空旅行也將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