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對國內GDP起什麽樣的作用?會帶動哪些行業迅速復蘇起來?
根據公告,央行昨日進行了交易量為50億元的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僅為1.81%。此前的11月20日,央行曾在公開市場進行了交易量為60億元的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9%。而自11月以來,央行正回購中標利率壹直都維持著顯著的下降態勢。
在11月20日正回購中標利率大幅下降之時,曾有分析人士猜測,正回購利率的持續下降和創出新低說明央行即將再次降息支持經濟,並且幅度至少在54個基點。
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所謂正回購操作,就是央行以央票、國債、金融債等從銀行手中回籠現金。壹旦正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急劇下跌,也就意味著銀行將資金投入在這部分的收益將大幅降低。自然而然的,央行需要為銀行降低存款基準利率,否則銀行將“入不敷出”。
但耐人尋味的是,央行並未在上周末如“期”降息。央行副行長易綱還在上周末表示,我國現有利率水平比較合適,今後會按照貨幣政策要求,適時適度調整利率。不少機構預測,這番表態或意味著短期內不會降息。
那目前對於央行來說,另外擁有的選項顯然包括:優先針對近期爭論頗多的“銀行惜貸”開刀。
央行此前已宣布,為了保證充足的流動性供應,將由每周發行的央票改為隔周發行。央行已連續三周在公開市場凈投放,其中上周凈投放155億元,前周凈投放845億元。
壹位銀行業人士昨日表示,當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是充足的,“從各大銀行紛紛出手爭購央票就可看出來了”,不過出於對經濟不景氣的預期,銀行針對部分出口企業和制造業企業的放貸日益謹慎。
而據壹位近日跟隨某知名外資行研究部赴溫州調研的人士透露,當前溫州的中型出口企業要想從銀行獲得貸款已經很難。
在此情況下,央行正回購中標利率的降低,或許確實將在客觀上起到促進銀行放貸。
銀行交易員介紹,銀行資金成本最低約在2%,若銀行以1.81%中標央行央票,“太不合算了”。
但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央行此舉對於銀行放貸的刺激還有待觀察。
“如今的銀行是已經上市的商業機構,很有可能的情況是,這些銀行寧可犧牲點利潤、甚至虧損,也不願發放些可能有去無回的貸款。”魯政委說。( 姚偉)
央行停發1年期央票 國債回購中標利率降至1.81%
昨日,央行停發1年期央票,進行了50億元為期28天的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1%,較上周1.90%的水平再下降9個基點(1個基點=0.01%)。這也是正回購利率連續第10周下滑。
10周累計下滑139基點
昨天進行的正回購操作交易量為50億元,較上周減少了10億元。此外,此次正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繼續下滑,中標利率1.81%,較上周1.90%的水平再下降9個基點。9月16日以來,28天的正回購利率連續10周下滑,下滑幅度累計139基點。央行釋放資金信號明顯。
所謂正回購,就是央行與某機構簽訂協議,央行將自己持有的國債按照面值壹定比例賣出,在規定的壹段時間後,再將這部分國債買回。買賣之間的差價,就是這段時間內資金的使用成本。與發行央行票據壹樣,正回購也是回籠貨幣的壹種手段,正回購越少市場的資金就越充裕。如果回購利率高的話,說明央行想向市場要錢,回籠資金,回購利率低則說明央行不想向市場要錢,想釋放資金。
或隨全球央行同步降息
央行副行長易綱前日表示,我國現在的利率水平比較合適,緩解了短期內的降息預期。但市場機構仍堅持認為,國內大幅降息確有必要,下次降息最可能發生在下月中旬,降息幅度市場預計為54個基點。
市場人士認為,2009年中國將面臨通貨緊縮加大的風險,目前國內企業盈利能力普遍下降,降息刺激企業融資需求,緩解企業成本及虧損壓力的意義不容忽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10月以來,全球央行紛紛大幅降息,相比之下,中國利率水平偏高,大幅降息具備可操作空間。他預測,下次降息可能發生在12月中旬,即跟隨美聯儲和全球央行同步行動。
央行28天正回購近期操作情況
時間 交易量 中標利率
9月16日 400億元 3.20%
9月18日 160億元 3.16%
9月25日 310億元 3.12%
10月9日 50億元 3.03%
10月14日 600億元 3.00%
10月28日 100億元 2.86%
11月6日 100億元 2.60%
11月11日 100億元 2.16%
11月20日 60億元 1.90%
11月25日 50億元 1.81%(新京報)
央行50億正回購 利率再降9個基點
繼上周四央行開展了壹項60億元28天的正回購操作後,央行昨日又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壹項正回購操作,期限28天,涉及交易額為50億元人民幣,中標利率1.81%,較上周1.90%的水平再下降9個基點。此前兩周,央行正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已經分別下降了44和26個基點。
早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為加強流動性管理,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決定隔周發行1年期及3個月期央行票據。
對於央行頻頻發出的 “釋放流動性”的信號,東方證券分析師馮玉明指出,央行進壹步降息和降存款準備金率是必然的趨勢,只是壹個時間問題,但這些政策舉措對於實體經濟的拉動效果難以量化。
而高盛高華首席策略師鄧體順同樣表示,“雖然央行投放流動性、放松信貸的舉措非常積極,但流動性對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只要對未來的預期不樂觀,那麽錢還是不得不停在銀行體系裏面。”(每日經濟新聞)
50億正回購利率再降 12月中旬可能大幅降息
央行25日進行了50億元28天的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1.81%,較上周1.90的低位水平再度下降。此操作行預示央行繼續流動性寬松的同時,降息預期再度提升。
上周五,央行周末降息的消息壹度風傳,不少專家及機構認為有降息54個基點以上的必要。昨天央行正回購50億,較上周減少10億,中標利率降9個基點。此前11月1日進行的正回購操作交易量為100億,中標利率為2.16%。從三周以來的數據對比看,壹是利率不斷降低,二是正回購交易量不斷縮小。
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從中標利率看,金融機構規避風險傾向在不斷加強。投標的金融機構數量很多,雖然中標利率僅為1.81%,但由於無風險,在目前情況下銀行情願減少投資的收益水平。
魯政委說,“從幾周來央行正回購的交易量來看持續縮量。表明其不願更多回籠流動性,發出保持流動性寬松信號。”央行本周停發壹年期央票,早前把央票發行頻率改為隔周發行,且發行量大為較少。正回購的操作數量及交易量也在減少,預見未來,公開市場操作將以凈投放的寬松貨幣政策為主。
魯政委表示,從近幾次正回購操作來看,考慮到央行不同的貨幣政策壹致邏輯,降息預期在不斷加強。12月中旬有快速降息的必然,存貸各項基準利率降息幅度有可能達到54個基點以上。判斷12月中旬和美聯儲的降息時間較為吻合。
中國央行前兩次降息,均有聯系全球***同降息的背景。由於在金融危機中,單方面降息可能導致熱錢以及投資資本的凈流出,全球***同降息將可有效避免這壹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