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屬於哪個市哪個區

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屬於哪個市哪個區

屬於: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

郵編:133200 代碼:222424 區號:0433 

汪清縣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北部,北緯 129°51′-130°56′、東經43°06′-44°03′。東與琿春市,西與敦化市,南與圖們市、延吉市,北與黑龍江省寧安、穆棱、東寧縣接壤。南北縱長108千米,東西橫距152千米,總面積8376.96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汪清鎮汪清街東392號。全縣轄8個鎮、1個鄉:汪清鎮、大興溝鎮、天橋嶺鎮、羅子溝鎮、百草溝鎮、春陽鎮、復興鎮、東光鎮、雞冠鄉。境內還有汪清林業局、天橋嶺林業局、大興溝林業局。

汪清縣距俄羅斯邊境40千米,距朝鮮邊境18千米。地處長白山麓,屬山區,平均海拔806米。屬於大陸性中溫帶多風氣候,冬長夏短, 四季分明,垂直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3.9℃,年平均降雨量為580毫米,無霜期為110-141天,年日照時數為2,700小時。

行政區劃(鄉鎮簡介)

汪清鎮(Wangqing Zhen)代碼:222424100 郵編:133200

面積258.61平方千米。人口97262人。轄幸福社區、大川社區、大明社區、南山社區、江北社區、新民社區、新華社區、新華社區、東振社區、汪清村等。

沿革:汪清鎮屬於汪清縣派生地名。1958年成立汪清鎮人民公社,1967年成立汪清鎮革委會。1981年3月,改為汪清鎮人民政府。

2003年經縣政府研究決定(汪政發[2003]7號),在縣城城區內成立了東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屬於縣委、縣政府派出機構。4月18日建立。

西城街道(Xicheng)因位於汪清鎮城西而得名。總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29282人。轄江北社區、新民社區、新華社區、東振社區4個社區。辦事處在清林路南35號,

東城街道(Dongcheng) 因位於汪清鎮城東而得名。人口30400人。轄幸福社區、大川社區、大明社區、南山社區4個社區。辦事處在汪清東路25號。

大興溝鎮(Daxinggou Zhen)代碼:222424101 郵編:133202

面積1009.15平方千米。人口29932人。轄興盛社區、河南村、河北村、龍水村、河東村、河西村、新立村、北城村、光明村、廟嶺村、甲山村等。

沿革:現在的大興溝鎮位於當時的大荒溝的溝口。後來,人們把“口子”去掉,稱為“大荒溝”。1933年把“荒”字在日偽時期(1934年)曾設春和村公所和警察署。1945年為春興區,1946年6月改稱第三區。

百草溝鎮(Baichaogou Zhen)代碼:222424104 郵編:133212

面積584.02平方千米。人口17372人。轄鬧枝社區、百草溝村、鳳林村、吉祥村、臥龍村、新田村、安田村、棉田村、富巖村、平安村、仲興村、西城村等。

沿革:1945年成立春融區百草溝鄉,1964年6月為春融區,後改稱第二區,1948年7月更名為百草溝

天橋嶺鎮(Tianqiaoling Zhen)代碼:222424102 郵編:133204

面積1354.9平方千米。人口35422人。鎮政府駐天橋嶺。轄天橋嶺社區、天橋嶺村、椴樹背村、天河村、天寧村、鹿圈子村、天山村、口山村、天平村、天安村、桃源村等。

沿革:1933年,因此地位於阿米達、春陽、東新三條溝的匯合處,故得名三岔口。1934年歸屯,1936年鋪設建縣初期,此地歸延吉縣管轄,民國時期為延吉縣第五區,日偽統治時期為延吉縣開化村,1938年歸汪清縣,

春陽鎮(Chunyang Zhen)代碼:222424105 郵編:133205

面積923.51平方千米。人口16221人。轄春中社區、春陽村、東升村、陽光村、新安村、石城村、老廟村、中屯村、南溝村、紅雲村、駱駝山村、金礦村等。

沿革:該鎮早在清朝時為“禁墾圍場”。清道光、鹹豐年間,封禁漸馳。清未,關內等地饑民來到此地,當時,這裏屬琿1945年為春光區的春陽鄉,1948年5月為第五區春陽村,1949年平3月為天橋嶺區春陽村,

復興鎮(Fuxing Zhen)代碼:222424103 郵編:133219

面積1314.27平方千米。人口8333人。鎮政府駐金倉村。轄金蒼村、復興村、興華村、道芬村、糖廠村、五道崴子村、杜荒子村、壹道崴子村、四道崴子村、六道崴子村***10個村。

沿革:該鎮黃金埋藏量豐富.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人在此從事淘金。鎮駐地因盛產黃金而得名“金倉”。金倉於1937年建屯,歸春明村管轄。次年,日偽在此修築了鐵路,並設有警察署、憲兵隊等特務機構,

羅子溝鎮(Luozigou Zhen)代碼:222424106 郵編:133216

面積1399.04平方千米。人口24489人。鎮政府駐羅子溝。轄金城社區、羅子溝村、綏芬村、城子後村、內河村、下河村、創業村、上堿村、中河村、新村、上河村、金星村等。

沿革:羅子溝原名綏芬大甸子,清宣統三年時,延吉道尹公署委員查定琿春、東寧、寧安縣界時,路過綏芬河的上遊,因

東光鎮(Dongguang Zhen)代碼:222424200 郵編:133217

面積1234.11平方千米。人口4559人。轄五人班村、塔子溝村、東光村、城墻砬子村、磨盤山村、林子溝村、西大坡村、明月溝村、東林村、清河村、東興等。

沿革:東光的含義是東光明。早在1938年實行集團部落時叫東光屯,歸春明村管轄。1945年劃分為大興和金城兩個鄉,轄25個初級社2003年,撤銷十裏坪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並到東光鎮。

雞冠鄉(Jiguan Xiang)代碼:222424209 郵編:133214

面積818.24平方千米。人口8510人。鄉政府駐雞冠村。轄雞冠村、張家店村、影壁村、刺老芽溝村、太安村、公家店村、腰營溝村、大北溝村、吉興村、霍家營村、雞鳴村等。

沿革:因該鄉附近有壹座砬子山與雞冠形狀相似而得名。此地於清光緒元年開始開發。因為原來是荒涼的大甸子,故得名叫荒溝。1945年在行政區劃變動後為春興區雞

地圖

歷史沿革

建置沿革

“汪清”源於滿語(女真語)本音“旺欽”,意思為“堡壘”。後又改叫大肚子川,大肚子川名稱的由來因這裏的小平原中間寬而得名。設縣之後,由於前清時音義附會,將“欽”改作“清”,又因當時奉天興京(遼寧新賓)之東有壹旺清邊門,音義同此,再更“旺”為“汪”。故得今名。

1909年開始設置汪清縣。1929年2月,汪清又歸延吉交涉署管轄。

1945年成立縣民主政府,1952年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區,1955年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縣政府駐汪清鎮。

行政區劃沿革

1986年,汪清縣東振鄉,恢復鄉建制。汪清鎮原直屬隊改為村委會;雙河鄉河南屯改為村委會;蛤蟆塘鄉富安屯改為村委會;十裏坪鄉的長興村和白巖村合並到滿河村,新發村合並到沙金溝村。

1986年,汪清縣轄:汪清鎮、東光鄉、新興鄉、十裏坪鄉、復興鎮、大興溝鎮、蛤蟆塘鄉、天橋嶺鎮、春陽鎮、東新鄉、雞冠鄉、羅子溝鎮、西崴子鄉、東振鄉、仲安鄉、百草溝鎮、仲坪鄉、雙河鄉***7鎮、11鄉,221個村委會。

1989年,東新鄉增設北城子村委會;蛤蟆塘鄉增設北溝村委會;仲安鄉興隆村化分為興隆、紅星2個村委會,仲安村劃分為仲安、永和2個村。

1991年,百草溝鎮吉祥村劃分為吉祥、南城、正陽和新城4個村委會。

1992年,東光鄉改為鎮建制。汪清縣轄8個鎮、10個鄉:汪清鎮、大興溝鎮、天橋嶺鎮、羅子溝鎮、春陽鎮、復興鎮、百草溝鎮、東光鎮、十裏坪鄉、東振鄉、雙河鄉、蛤蟆塘鄉、雞冠鄉、新興鄉、仲安鄉、西崴子鄉、東新鄉、仲坪鄉。

1995年,新興鄉?南豐裏並入大坎子村。

1997年,百草溝鎮水南水北因興建滿臺城水電站被水淹沒而撤銷;撤蛤蟆塘北溝村並入前塘村。

1998年,撤銷雙河鄉,並入大興溝鎮;撤銷東振鄉、西崴子鄉,並入汪清鎮;撤銷仲安鄉、仲坪鄉,並入百草溝鎮。撤銷汪清鎮直屬村並入大川村委會。

2000年,汪清縣轄8個鎮、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55882人,其中:汪清鎮 97328人、大興溝鎮 28826人、天橋嶺鎮 34588人、羅子溝鎮 23395人、百草溝鎮 15667人、春陽鎮 15754人、復興鎮 8099人、東光鎮 6449人、十裏坪鄉 2549人、新興鄉 5271人、蛤螞塘鄉 9572人、雞冠鄉 8384人。

2001年,撤銷新興鄉並入東光鎮。

2002年,汪清縣轄8個鎮、3個鄉。境內還有天橋嶺、汪清、大興溝3個省屬林業局。總人口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萬人,有漢、朝、滿、蒙、回等11個民族聚居,其中朝鮮族占總人口的29.9%。

2003年4月8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3]4號文件,同意撤銷汪清縣十裏坪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並到東光鎮。2003年底,汪清縣轄8個鎮、2個鄉:汪清鎮、大興溝鎮、天橋嶺鎮、羅子溝鎮、春陽鎮、復興鎮、百草溝鎮、東光鎮、蛤蟆塘鄉、雞冠鄉。同年,羅子溝鎮向陽村、腰溝子村合並到羅子溝村;百草溝鎮果樹村合並平安村。年末,汪清縣面積8 918.13平方千米,轄8鎮2鄉2個街道辦事處,200個行政村,總戶數為87 635戶,總人口為256 368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20 033人,占總人口的46.8%(統計數據來源:《吉林省年鑒2003》)。

2003年?,汪清鎮趟子溝村合並到砂南村;青林村、西興村合並到夾皮溝村;新村合並到東振村;蒼安村合並到西崴子村;荒坪北溝合並到東明村;河北蔬菜合並到江北村,後更名為河北村;柳興合並到柳樹河村。

2003年?,百草溝鎮新村合並到仲安村;東興村合並到八棵樹村;太陽村合並到東崴子村;復安村、西山村合並到平安村;巖村、中心村合並到長興村;上坪村合並到高城村。

2004年,全縣轄8個鎮、2個鄉:汪清鎮、大興溝鎮、天橋嶺鎮、羅子溝鎮、百草溝鎮、春陽鎮、復興鎮、東光鎮、蛤蟆塘鄉、雞冠鄉。

2005年,撤蛤蟆塘鄉,並入大興溝鎮。

2006年,汪清縣轄汪清鎮、東光鎮、復興鎮、百草溝鎮、大興溝鎮、雞冠鄉、天橋嶺鎮、春陽鎮、羅子溝鎮8鎮1鄉,200個村委會。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汪清縣位列第221名。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汪清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6月,汪清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東北抗日聯軍片區)。

2019年12月31日,農業農村部推介汪清縣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19年12月9日,國家民委命名汪清縣為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19年,農業農村部推介汪清縣為第二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2019年,汪清縣入選2019年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實施縣。

2017年2月21日,汪清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