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木魚的寓意和象征

木魚的寓意和象征

木魚的寓意是不生雜念、悲喜有度,象征自強不息的精神。

木魚是壹種法器,多用於佛教、道教的功課與法會。相傳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木魚的寓意主要有不生雜念、悲喜有度等。使用木魚就是要借此提醒大家要勤修道業,警策大家抓緊時間用功辦道,同時木魚還用來引導僧眾把握誦經時的輕重快慢,使大家凝心聚力,口調壹致,不生雜念。

木魚壹般都在寺廟使用,象征著壹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的心如星辰大海,凡塵雜念就如沙碩,我們常在自己的妄念裏幻想、白日夢,想壹些不切實際的情境,亦或是在修行中不靜心,產生慵懶困意,木魚聲音壹敲,會給我們警惕,可以把散亂的心,妄想的念找回。

木魚的相關記載

木魚是佛學中國化的產物,是印度佛學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從功能上來看,它的產生源於佛教的“犍槌”。

關於犍槌(木魚)的創設緣起,《五分律》卷十八明確記載:“諸比丘布薩時不肯時集,廢坐禪行道。以是白佛。佛言,應唱時至。若打揵椎、若打鼓、若吹蠡。”《釋氏要覽》下曰:“今詳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魚、砧槌,有聲能集眾者,皆名犍稚也。”佛學傳到中國以後,佛典中的Ghanta譯曰鐘,磬,打木,聲鳴等,是壹切打擊而發聲之物的通稱。

這些例子都表明,佛學中國化後,犍槌(木魚)的功能得到了大力擴展。柷敔在古代作為樂曲發起和收尾的樂器,在宮廷音樂中必不可少,佛學在漢末傳入中國後,犍槌迅速與中國傳統樂器融合,改造外形,擴充功能,木魚悠然而生。以上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