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皇宮博物院的景區布局
宮廷區概述
中部宮廷遊覽區,占地4.6萬平方米,保持了原有建築歷史原貌,有根據康熙皇帝的“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的祖訓而命名的溥儀辦公之處勤民樓,有集辦公、娛樂、居住於壹體的同德殿,有用以供奉清朝列祖列宗的懷遠樓,有溥儀日常生活的寢宮緝熙樓,還有用於舉行大型宴會的嘉樂殿等。此外還有東西兩個禦花園、書畫樓、植秀軒、暢春軒、宮內府、中膳房、洋膳房、鹵簿車、防空洞、遊泳池、建國神廟等附屬設施。
同德殿
始建於1937年,1938年末竣工,建築面積 5758平方米,是壹座集政治活動、日常生活和娛樂為壹體的二層宮殿式建築。溥儀為了表示與日本侵略者同心協力,取“日滿壹德壹心”之意命名為同德殿。
壹樓是溥儀處理政務與娛樂的場所,主要有廣間、叩拜間、候見室、便見室、中國間、鋼琴間、臺球間、日本間、電影廳等。二樓原設計為溥儀和末代皇後婉容的寢宮,因溥儀疑心日本人在同德殿安裝竊聽設備而從未使用。
緝熙樓
始建於1914年,建築面積1036平方米,是壹座青磚鐵皮房頂的歐式二層樓房。原為吉黑榷運局辦公樓,1932年4月3日之前經改建維修,成為溥儀及其後妃婉容、譚玉齡居住的寢宮。溥儀取《詩經·大雅·文王》“於緝熙敬止”句為此樓命名。壹樓西側原為溥儀的會客廳,1937年譚玉齡入宮後,改為譚玉齡生活區;壹樓東側為宮女、太監生活區。二樓西側為溥儀生活區,東側為婉容生活區。
勤民樓
始建於1914年,建築面積 1392.7平方米,是壹座歐式建築風格的二層樓房。原為吉黑榷運局辦公樓,經改建維修成為溥儀的辦公樓。1932年2月,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後,認為復辟清朝、恢復祖業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取其祖訓 “敬天法祖,勤政愛民”中的“勤民”二字命名此樓。壹樓主要有4個候見室,是日偽官吏有資格者等候溥儀召見的場所。帝室禦用掛吉岡安直辦公室也設在壹樓。二樓有舉行登極大典的正殿勤民殿,還有東便殿、西便殿、賜宴殿和佛堂等。
懷遠樓
1934年建成,建築面積1483.69平方米,是壹座二層青磚樓房,是溥儀祭祀祖先的地方。溥儀取《禮記》中“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句命名。壹樓為侍從武官處及宮內府帝室審查局、近侍處、掌禮處辦公室。二樓除去溥儀祭祀祖先的奉先殿外,還有尚書府辦公室和清宴堂。
東禦花園
1938年建成,占地面積11100余平方米,是由日本園林師佐藤倉設計的壹座日本園林風格的花園。花園內動靜相襯,步移景異,是供溥儀及其後妃休憩、娛樂的場所。園內修建之初只有壹座假山、遊泳池和騎馬場。此後東禦花園修建防空地下室,在原有騎馬場上建成了供奉日本皇室祖先“天照大神”的神廟。假山位於花園正南部,其山形脈絡是仿滿族的發祥地——長白山縮造而成。
書畫樓
建成於1936年,面積670平方米,是壹座小二層樓,溥儀從北京故宮帶來的善本古籍、名人書畫等清宮珍貴文物都存放於此。壹樓東側的房間內存放著手卷30箱,約1300件,包括《曹娥碑》、《二謝帖》、鐘繇的字、僧懷素的草書、歐陽詢的墨跡、王維的人物畫、閻立本的真跡等書畫國寶。壹樓西側存著宋版書32箱,其中有司馬光《資治通鑒》原稿、殿本書3箱、清朝歷代皇帝墨跡2箱等珍貴圖書。偽滿政府垮臺,溥儀逃離偽滿皇宮時,為便於攜帶,精心挑選出最珍貴的收藏品57箱,全部運往通化大栗子溝,剩余部分全部遺失。 西部休閑文化區以禦用花窖、禦用跑馬場和禁衛軍營房及禮堂、鹵簿車庫等為基礎,突出觀眾可參與性項目。
禦用跑馬場
禦用跑馬場是專供偽滿皇帝溥儀騎馬的場所,後來改建成了禦馬苑馬術俱樂部,它是全國唯壹壹家屹立於都市中心、歷史遺跡中的馬術俱樂部。其占地面積8900平方米,30余間馬房。至2013年已擁有汗血馬、阿拉伯馬、英純血馬、半血馬及國內外其他品種的馬匹近100匹,並有專業的馬術教練。
禦用花窖
在禦用跑馬場院的北部,有兩棟玻璃扣頂的灰色建築,這就是禦用花窖。花窖占地面積近800平方米,偽滿時期,花窖內曾飼養過宮廷中所用欣賞花卉,譚玉齡喜愛的君子蘭花就曾在此培育。而今故人已去,事過境遷,偽滿皇宮博物院利用此禦用花窖開辟了宮廷花卉欣賞綠色文化休閑區。 金智元上奏溥儀的奏折
偽滿大臣上奏溥儀之用熟宣紙,書簡式,長23厘米,寬13厘米,溥儀在每個奏折上親自用手筆分別簽有“照發”、“可”、“知道了”、“欽此”等字。
1944年8月31日(偽康德十壹年八月三十壹日),偽宮內府待衛處處長金智元具折上奏溥儀:“為奏請事竊查九月二日(即農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致祭明賢貴妃,擬請欽派掌祭官前往致祭,是否有當伏乞聖鑒,訓示,謹奏。”溥儀在此奏折上用毛筆寫道“署派溥佳前往致祭欽此”。溥佳即金智元,載濤之子,溥儀的堂弟。“明賢貴妃”指的是溥儀最寵愛的譚玉齡。1937年3月,年僅17歲的譚玉齡被溥儀從北京選中成為他的第三個妻子,封為“祥貴人”1942年8月13日譚玉齡病死後,追封為“明賢貴妃”並移棺於護國般若寺停放。盡管這是壹個簡單例行的祭祀,但卻要如此奏請欽派承祭官主持祭祀,從中便可窺見偽滿祭祀活動之壹斑。
對於這類溥儀生活中的小事,他有權處理並能簽署具體的意見。但有關偽滿洲國政務方面的奏折,溥儀只能在上面畫“可”,因為壹切都是日本主子事先決定的,到皇帝這裏不過是走走過場。
偽國務院布告第十三號
1941年12月8日,布告以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張景惠名義發布。
布告裝在株式會社滿洲事情案內所的牛皮紙文件袋內。其保存番號:801,分類:5。普通白紙印刷,石印,楷體字,長方形,長108厘米,寬77厘米。年款為“康德八年十二月八日”,中間加蓋紅色篆書“國務院印”,末行為“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此行下加蓋“國務總理大臣之印”篆刻紅色印模。
自右至左豎排行文。布告的全文如下:“為布告事,本日,本國務總理大臣恭拜大詔。奉天承運大滿洲帝國皇帝,昭昭爾眾庶曰:盟邦大日本帝國天皇陛下,茲以本日,宣戰美英兩國,明詔煜煜懸在天日。朕與日本天皇陛下,精神如壹體,爾眾庶亦與其臣民感有壹德壹心。夙將不可分離關系,固結***同防衛之義,死生存亡,斷弗分攜。爾眾庶鹹宜克體朕意,官民壹心,萬方壹誌,舉國人而盡奉公之誠,舉國力而援盟邦之戰,以輔東亞戡定之功,貢獻世界之和平,欽此。
欽戴之下,感激無任,敬奉天心遍行布告曰:盟邦日本帝國為東亞***榮起見,前為我國固國基於盤石,後為民國援政府於新秩序。邇來五年,舉其國力而盡心興亞之業,吊民伐罪之師所向無敵,撥亂反正之功不日將成,天下鹹知,毋庸贅述。而美英兩國深惡興亞不利於已,視日本如仇敵,百方陰撓,欲必置之敗衄之地。狠毒之心靡所不用,詭秘之謀靡所不施。文告忠言棄而不顧,特使磋商固執弗移,陰整軍備,潛伺機會,耽耽之勢不容壹息猶豫。盟邦之宣戰兩國,神之斷也,天之時也,勝敗之決何須蓍蔡,凡我國民深曉盟邦宣戰之義,勵盡艱難,效力時局,誓為興亞貫徹其目的,以奉副天心之萬壹,行此布告,鹹令周知。”
此布告的前半部,即所謂的“時局詔書”。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與此同時,以天皇裕仁的名義對美英兩國宣戰。日本帝國主義不僅動員本國的壹切力量投入到這場戰爭中,而且還把“滿洲國”綁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戰車上。在戰爭爆發的當天,溥儀即秉承關東軍的旨意,發表了支持“聖戰”的這個“時局詔書”。
布告的後半部分是張景惠以偽國務總理大臣的名義對如何奉戴“詔書”之意旨,全力支持日本發支的侵略戰爭作了進壹步的號召和說明。此布告是以溥儀、張景惠為首的偽滿政府追隨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略戰爭的罪證。
大典紀念章
銀質圓形,直徑3.5厘米。正面,上嵌有金色蘭花禦紋章,下鑄豎排“帝出乎震”4個銀色文字,兩側刻有對稱的鳳凰圖案。背面正中鑄有“大典紀念章”,右側鑄有“康德元年”,左側鑄有“三月壹日”,均系銀色文字。1934年3月1日,為了適應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需要,在偽滿洲國又實行了帝制,溥儀也搖身壹變由“執政”變成了“皇帝”,為了把偽滿洲國這個傀儡政權打扮的像個獨立國家的樣子,又大肆宣傳帝制實施的“偉大意義”,藉此來欺騙輿論,混淆視聽。為了慶祝“曠古大典”又特意規定了領授的範圍:1、被召參與大典及其關系者;2、參加禦大典事務及其關系者;3、其他國務總理指定者。傀儡登極分為郊祭、登極和賜宴三大項,是日,大大小小偽官佩戴著“大典紀念章”參加溥儀的“登極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