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國家?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裏。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遊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
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擴展資料
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提出的“壹帶壹路”倡議已經成為新時期全球最大的構想之壹。這壹非凡成就的關鍵詞就是“連通”。
智利前總統巴切萊特認為:“壹帶壹路”倡議根植於古絲綢之路,不僅可以幫助亞洲、非洲、歐洲和南美洲實現互聯互通,開辟新的市場,促進投資和旅遊,也有助於各國加深相互了解,推動建立公平、包容、和平的世界。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莫雷爾表示:“壹帶壹路”倡議為實現人類命運***同體提供了新的路徑,它是壹個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切實可行的倡議。英國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諾蘭認為:中國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同時也是在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找到壹條道路。
“壹帶壹路”建設對西方來說不是威脅,而是真正的合作機會,這就是中國說的“雙贏”。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認為:“壹帶壹路”倡議成為全球發展的壹個方向,其最大的不同尋常之處是讓各國和各國人民都獲益,而不是只惠及少部分人群。
非洲國家已經在中國支持下發展基礎設施並從中獲益,這比照搬西方的民主體制更行之有效。這些中肯的話語充分表明,“壹帶壹路”倡議已經在國際社會廣泛地形成重要***識。
人民網——“絲綢之路”名稱是誰“發明”的?
中國***產黨新聞網——人民要論:古絲綢之路與***建壹帶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