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隸書作品是什麽?
曹全碑隸書作品是漢代隸書。曹全碑明萬歷初年1573年出土於陜西陽縣,清康熙壬子1672年後斷裂缺字,於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博物館。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在漢隸碑刻中屬尚陰柔壹類的代表作品,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碑高約1.7米,寬約0·86米,長方形,無額,石質堅細。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
創作背景
《曹全碑》系東漢王敞等人為郃陽令曹全紀功頌德而立。曹全自小就勤奮好學,博學多能,而且具有賢德與孝順之心,他的孝行在家鄉有口皆碑。曹全先後擔任過郡右職上計掾史、涼州治中別駕,在建寧二年(169年)被舉為孝廉,被授予郎中拜為西域戊部司馬。
當時正逢疏勒國發生政變,對大漢王朝也不再稱卓進貢。曹全奉旨征討,“攻城野戰,若湧泉”,最終將和德王“面縛歸死”,將諸部落貢納的二百萬錢全部登記造冊納入官府。之後又被舉為孝廉,官拜酒泉福祿長,後來張角起義時戰亂不堪,於是曹全被授予郃陽令,他收拾殘局。
安撫百姓,將屬地管理得很出色。前來投奔的人雲集郃陽,在他治下的“農夫織婦百工戴恩”。其後又在遭水災之後,“興造城郭”,還幫助壹些有學識之人獲得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