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等:想問壹個精子庫的問題
人工受精價格更高,
走近中國的“精子庫”
位於北京海澱區大慧寺街的中國計劃生育委員會生殖醫療中心名聲在外,它最具關註熱點的是,中國最大的試管嬰兒基地今年將在這裏建立,與早已存在、並且名聲在外的“精子庫”珠聯璧合。
精子庫的真面目
走到精子庫旁邊,發現精子庫並非人們通常想象中那樣神秘,如同好萊塢科幻片中渲染的那樣:在壹個裝滿了各種神秘儀器與器具的巨大冷藏倉庫中,被程序嚴謹的電腦控制著。現實中的精子庫不過是幾只密封嚴實的液氮罐,單從外表看,像個大號的煤氣壇,形狀扁圓扁圓的,又像個大鼓。
供精者的精液就保存在這些罐中,罐內的溫度恒定在零下196℃。不合格的精子會在低溫狀況下全部被淘汰,能復蘇的精子才是具有最強活力的“精”兵強將。精液必須先在精子庫中存放6個月,經過再次檢驗、確認健康合格後,才能提供給需做人工受精的婦女。這樣的規定是為了杜絕性病,尤其是防患艾滋病,因為艾滋病和其它性病都是有潛伏期的,供精者如果剛被感染就前來供精,第壹輪的檢測很可能查不出來,所以必須半年後再做檢驗,以確保精子庫提供的精液都是健康的。在80年代以前,有些人錯誤以為人工受精用新鮮的精液會比較好,所以常常采用新鮮精液。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現在回想當初,令人不禁後怕。面對來勢洶洶的艾滋病的威脅,美國1986年就通過立法,嚴令禁止使用新鮮的精液進行人工受精。中國的生殖醫療中心的規定與國際接軌。
創造孩子,而不是制造天才
取精之前,生殖醫療中心將對供精者采取壹系列嚴格的檢查,從智力、血型、膚色、身高到家族遺傳病、傳染病、性病等多方面。其中身高要求在1.70米以上,學歷則要求大專以上。供精者的醫學檢測費用高達12 0美金,費用全部由中心擔負。另外,還會有專家和他們進行交談,判斷此人的性格、心態是否有缺陷,是否偏執。未婚的或結了婚但未生育的男士不能供精,前來供精的人還須證明他有過壹個健康的孩子。
中心更多考慮的是供精者的綜合因素,既要求身體健康、又要求智力不差。“單純強調哪壹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中心專家解釋說,“不是說供精者的學歷越高就越好,智商越高就越受歡迎。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孩子未必能成科學家,李白、杜甫也沒能養出壹個當大詩人的孩子。許多大藝術家像梵高、高更,最後不都瘋了嗎?我想沒有哪對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因為基因中有異於常人的偏執心態而不知所終。所以我們只負責制造健康的孩子,不想去創造天才。”
沒人知道誰是嬰兒的父親
供精的程序是這樣的:根據前來索精的婦女的各項要求,由專門醫生負責從檔案中選出合適的精液,再由另外壹名醫生擔任人工受精的具體操作。這樣,每個醫生都不可能知道到底誰是嬰兒的父親,而供精者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精液都給了什麽人。壹般索精的婦女會要求挑選與丈夫相同血型、相似體貌特征供精者的精液,對此醫生會做相應的考慮。
人工受精當然會造成同父異母的孩子,這些人長大後萬壹相遇相愛,會不會出現近親之戀呢?這樣的可能性不能說完全沒有。在中國,規定壹個供精者提供精液不能超過5次,而這5次可能使用他精子的婦女在地域上會盡可能挑選距離遠的。只要人工受精的母親在孩子婚戀上稍加註意,出現這種情況的機遇就非常小。
我不會讓別人知道我捐獻了精子與國外相比,自願供精人在中國真的少多了。這也許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極大的關系,畢竟,捐獻精子不能簡單等同於義務獻血或捐獻角膜、捐獻內臟器官。後者是為了挽救生命、挽救健康,而捐獻精子則意味著創造新的生命。
由於人們對精子捐贈有很多誤解和忌諱,在香港,仁濟醫院的精子庫正處於精子短缺的狀況,需求遠遠超出了供應。1992年香港有4家醫院設立了精子庫(也叫“精子銀行”),但在過去的7年裏只有70個人捐獻精子,這個數字不足需求的10%。自今年9月仁濟醫院有了自己的網址後, 100多人已通過聯網提交捐贈精子的申請。但不容樂觀的是,只有20人來到醫院做測試,其中3--5人有望成功通過測試。
由於捐贈精子被認為是極為敏感的話題,申請捐贈通常是不公開的行為,捐贈者也對此事三緘其口。由於家庭成員的反對,有許多申請人放棄了捐贈。“我不會讓別人知道我捐贈了精子,也不會告訴我妻子,因為我們兩個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可能不同,”壹位研究生說。
仔細看完,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