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簡述供給學派的主要觀點和政策主張

簡述供給學派的主要觀點和政策主張

供給學派的主要論點和政策主張

(壹)復活“供給自創需求”的薩伊定律

供給學派

供給學派認為,在供給和需求的關系上,供給居於首要的、決定的地位。

社會的購買能力取決於社會的生產能力,而社會的生產能力就是社會的供給能力,人們在向社會提供商品的過程中自然會創造出多方面的需求。

社會的供給能力越強,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貨幣制度下,不會出現購買力不足而發生商品過剩的問題。

供給學派不僅把薩伊定律奉為其理論和政策的基礎,而且以此為武器,否定凱恩斯主義需求決定供給的理論和需求管理政策,他們認為經濟發生滯脹完全是由於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是需求過度和供給衰退的必然結果,其禍根就是凱恩斯需求決定供給的理論,因此必須堅決擯棄。

他們還認為經濟發展的標誌是供給的水平和能力,經濟學的首要任務應當是研究如何促進生產、增加供給,僅僅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遠遠不夠的。

(二)力主市場經濟,反對 *** 幹預

供給學派從薩伊定律出發,認為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供求總是均衡的。

他們宣揚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自由經營活動是促進生產、增加供給的關鍵因素,而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是企業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經濟體制,在市場機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種經濟變量都能自動趨於均衡,保證經濟長期地穩定發展。

國家幹預不僅會破壞市場經濟的自動調節機制,而且往往由於幹預不當而損害經濟中的供給力量,例如凱恩斯主義的國家調節政策以充分就業為首要目標,註重需求方面的短期效果,不註重供給方面的長期利益;註重收入再分配的調節,把以稅收、公債形式從企業和個人那裏征集的過多社會資財,通過財政的轉移性支付變成了巨大的消費而損耗掉,降低了資本積累,阻礙了生產發展,削弱了供給能力。

特別是 *** 對經濟的幹預和調節往往服從於政黨之間的爭鬥,這種短期化行為,卻對供給產生持久的破壞作用。

因此, *** 過多地幹預經濟對國民經濟有害而無益。

(三)通過減稅 *** 投資,增加供給

他們認為,供給能自動創造需求,但供給的大小取決於產量的多少,產量是各種生產要素投入的直接結果,而生產要素的投入取決於各種 *** 。

這些 *** 應以提高儲蓄率、投資率為目標,以鼓勵企業家冒險和創業為滿足。

因此通過各種 *** 就能增加生產以達到增加供給的目的。

供給學派認為,在所有的 *** 中,稅率的變動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

稅率變動影響著勞動力的供應及其結構,影響著儲蓄、投資以及各種有形的經濟活動。

因為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雖然是收益,但他所關心的不是收入總額,而是納稅後可支配的收入凈額,因此稅率,特別是邊際稅率是關鍵的因素。

提高稅率,人們的凈收入額下降;減低稅率,人們的凈收入增加。

經濟主體考慮是否增加活動,主要看由此帶來的凈收入增量是否合算來決定。

高稅率因減少人們的凈收益而挫傷勞動熱情,縮減儲蓄,致使利率上升投資萎縮,生產增長緩慢,商品供給不足。

而減稅則具有與上述相反的作用。

供給學派認為減稅不僅能將國民收入更多地積累在企業和個人手裏,用以擴大儲蓄與投資,增加供給,而且也不會影響 *** 的稅收收入。

因為決定稅收總額的因素不僅是稅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課稅基數的大小。

高稅率不壹定使稅收額增加,卻常因壓抑了經濟主體的活動而縮減了課稅基數,反而使稅收額減少。

供給學派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線”來說明稅收與稅率之間的函數關系。

(四)重視智力資本,反對過多社會福利

供給學派認為,“壹國實際收入的增長,取決於其有形資本與智力資本的積累,也取決於其勞動力的質量與努力程度。”尤其是當代智力資本所形成的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變著物質生產和人們生活的面貌,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福利。

因此資本,特別是智力資本是人類福利的源泉,應當鼓勵人們進行智力投資。

只有當有形資本和智力資本達到最大化時,人類福利才能達到最大化,若資本不足時,過多的福利只會產生不良作用,削弱了人們儲蓄和投資和積極性,特別是壓抑了積蓄智力資本的動力,滋長了窮人的依賴心理,使失業成本大大降低,人們不儲蓄、不工作、不學習、不提高也能生存,這就不利於增加投資,不利於擴大就業,不利於鼓勵進取,不利於 *** 供給,不能達到真正的最大福利化社會。

同時過多的福利擴大了 *** 的社會性支出而排擠了私人的生產性支出,不利於消除赤字,不利於生產增長。

因此必須削減過多的社會福利。

(五)主張控制貨幣,反對通貨膨脹

由於供給學派以增加生產,擴大供給為主旨,所以他們的貨幣金融理論特別強調貨幣金融對於供給因素的影響;又因他們將減稅作為主要武器,因而十分註重貨幣金融與財政政策的關系和相互作用。

他們從提高供給能力的角度出發,力主穩定貨幣,反對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