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登
高登,字彥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親,致力學習,用法度來約束自己。紹興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詢問,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無不言,無有什麽顧忌回避的,主管部門厭惡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壹職,接著又命他兼任賀州學事。州學過去有田舍,州裏出臺法令將其撤掉交由買馬司經管,高登請求恢復過去的制度。太守說:“買馬、養士哪壹個更急迫?”高登說:“買馬固然緊急,然而學校是禮義誕生的地方,壹旦廢棄,讀書人與堂下卒有什麽區別?”太守說:“妳這是違抗長官!”高登說:“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標準,只有禮義與法度罷了,既然兩者都可以拋棄,還說什麽!”太守不能改變他的想法,最終聽從了他。任期結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沒有如願,就相約饋贈錢幣五十萬,不留姓名,告訴太守說:“高君貧困沒有什麽來養家,希望太守勸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贈金),未被允許,又無法歸還,(就)請求把錢放到學府裏,(用來)買書以答謝百姓。
被授予靜江府古縣縣令,經過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賓館裏。汪藻想留他壹起修訂《徽宗實錄》,堅決推辭,有人說:“這可以作為升官的階梯。”高登說:“只是我意下不想這樣。”就出發了。廣西駐軍首領沈晦問高登如何治理縣事,高登條列十余事告訴他。沈晦說:“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詐,恐怕不可行。”回答說:“忠信可在蠻貊之地推行,說不能行,是誠心不到罷了。”豪民秦琥雄霸鄉裏,挾持官吏把柄,號“秦大蟲”,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達,他頗有改變,高登也喜其變好,增補他擔任學職。壹日,琥有私人請求,高登拒絕了他,秦琥心生怨憤,企圖通過誣陷來中傷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學錢財,高登喊秦琥來到,當面責備他,聲氣嚴厲,喝令他下去,告訴郡中及主管部門按法律處置他,秦琥氣忿而死,全郡的人們都為此感到快意。
駐軍首領胡舜陟對登說:“古縣,是秦太師父親過去治理過的地方,實際上太師就出生在這裏,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說:“秦檜做宰相不象樣,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壹事,調荔浦丞康寧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離去。舜陟遂建起秦檜的祠堂並自己寫了記,並且用專權殺人之罪來誣陷高登,朝廷下詔押送高等到靜江府監獄。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親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邊,航海回朝廷上書,請求納官贖罪。故交中有擔任右司壹職的人,對他說:“丞相說曾經在太學認識妳,如果妳能見壹見他,終身的大事將不必憂慮,上書是徒勞的。”高登說:“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權臣。”不久中書衙門上奏說按照慣例沒有納官贖罪的,仍舊押送高登回靜江監獄。高登歸葬其母,事情結束後來到監獄,而舜陟先因事下獄死了,冤情最終昭雪。
高登被貶官閑居期間,教授學生來維持生計,對家事全不介意,只是聽說朝廷所行事有小過失,就皺眉不樂,有大過失就隨之慟哭,臨死,所說的話都是天下大計。其治學把慎獨作為根本,有《東溪集》刊行於世。
2. 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高登,字彥先,漳浦人少孤,答案小題1D小題1B小題1C小題1⑴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贈金),未被允許,又無法歸還,(就)請求把錢放到學府裏,(用來)買書以答謝百姓。
(“可、歸、置”各1分,大意2分)(2)豪民秦琥雄霸(橫行)鄉裏,挾持官吏把柄(短處),號稱“秦大蟲”,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 (武斷,短長,被動句,各1分,大意2分) 答案解析小題1 革:改變變化小題1③表清廉④表清廉⑥表至死關心國事小題1 舜陟用專權殺人之罪來誣陷他。
小題1略參考譯文:高登,字炎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親,致力學習,拿法度約束自己。
紹興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詢問,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無不言,沒有什麽顧忌回避的,主管部門厭惡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壹職,接著又任命他兼任賀州學事。州學過去有田舍,州裏出臺法令將其撤掉交由買馬司經營,高登請求恢復過去的制度。
太守說“買馬、養士哪壹個更急迫?”高登說:“買馬固然緊急,然而學校是禮儀誕生的地方,壹旦廢棄,讀書人與堂下卒有什麽區別?”太守說:“妳這是違抗長官!”高登說:“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標準,只有禮儀與法度罷了,既然兩者都可以拋棄,還說什麽!”太守不能改變他的想法,最終聽從了他。 任期結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沒有如願,就相約饋贈錢幣五十萬,不留姓名,告訴太守說:“高君貧困沒有什麽來養家,希望太守勸他全部接受。”
高登想不接受它,未被允許,又無法歸還,就請求把錢放到學府裏,用來買書以答謝百姓。被授予靜江府古縣縣令,經過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賓館裏。
汪藻想留他壹起修訂《徽宗實錄》,堅決推辭。有人說:“這可以作為升官的階梯。”
高登說:“只是我意下不想這樣。”
就出發了。廣西駐軍首領沈晦問高登如何治理縣事,高登分條陳述的十余事告訴他。
沈晦說:“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詐,恐怕不可行。”回答說:“忠信可在蠻貊之地推行,說不能行,是誠心不到罷了。
”豪民秦琥雄霸鄉裏,挾持官吏把柄,號稱“秦大蟲”,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達,他頗有改變,高登也喜其變好,增補他擔任學職。
壹日,秦琥有私人請求,高登拒絕了他,秦琥心生怨憤,企圖通過誣陷中傷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學錢財,高登喊秦琥來到,當面責備他,聲氣嚴厲,喝令他退下去,告訴郡中及主管部門按法律處置他,秦琥氣忿而死,全郡的人都為此感到快意。
駐軍首領胡舜陟對高登說:“古縣,是秦太師父親過去治理過的地方,實際上太師就出生在這裏,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說:“秦檜做宰相不像樣,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壹事,調荔浦丞康寧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離去。
舜陟遂建起秦檜的祠堂並自己寫了記,並且用專權殺人之罪來誣陷他,朝廷下詔押送高登到靜江府監獄。 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親死在舟中,高登把母親草草葬在水邊,航海回朝廷上書,請求納官贖罪。
故交中有擔任右司壹職的人,對他說:“丞相說曾經在太學認識妳,如果妳能見壹見他,終身的大事就不必憂慮,上書是徒勞的。”高登說:“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權臣。
”不久中書衙門上奏說按照慣例沒有納官贖罪的,仍舊押送高登回靜江監獄。高登歸葬其母,事情結束後來到監獄,而舜陟先因事下獄死了,冤情最終昭雪。
高登被貶官閑居期間,教授學生來維持生計,對家事全不介意,只是聽說朝廷所行事有小過失,就皺眉不樂,有大過失就隨之慟哭,臨死,所說的話都是天下大計。 其治學把慎獨作為根本,有《東溪集》刊行於世。
3. 猴王出世文言文海外有壹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壹座名山,喚為花果山。那座山正當頂上,有壹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壹日迸裂,產壹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壹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樟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壹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壹群猴子耍了壹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湧濺。古雲:“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哪裏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壹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壹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壹股瀑布飛泉。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壹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壹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壹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壹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壹般,真個好所在。石猴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壹石碣。碣上有壹行楷書大字,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裏面怎麽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壹座鐵板橋。橋那邊是壹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竅,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壹座石房。房內有石鍋、石竈、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壹塊石碣上,攜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裏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眾猴聽得,個個歡喜。都道:“妳還先走,帶我們進去,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裏壹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壹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壹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壹個個搶盆奪碗,占竈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壹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妳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壹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壹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