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和斯巴達(斯巴達300勇士裏的)的區別
斯巴達是壹個希臘城邦,以善戰著稱
斯巴達(希臘語:)是古代希臘城邦之壹,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和當時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對比。斯巴達規定所有男人必須從軍。斯巴達擁有眾多國有奴隸,稱為黑勞士。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勝雅典軍隊並霸權整個希臘。由於戰爭損傷希臘元氣,最後所有城邦,包括斯巴達,均被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所征服。
建立
約公元前11世紀,希臘北方的多利亞人攻占了位於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拉哥尼亞,從此這些多利亞人被稱為斯巴達人。斯巴達人並將拉哥尼亞的原居民變為奴隸,稱為黑勞士。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又征服了鄰邦美塞尼亞,亦將多數的美塞尼亞人變為奴隸,與拉哥尼亞的原居民壹樣,稱為黑勞士。
現在的斯巴達是壹個現代農業小鎮,出產的橄欖油世界壹流,曾作為雅典奧運會專用橄欖油。
特色
政治制度
斯巴達行「二王制」,但兩個國王只有在戰時才有權力,其中壹個國王擔任統帥,另壹個國王則負責留守。而閑時,重大事務均由「長老會議」決定,而長老會議則由30個人組成。除此以外,有5個執政官會幫助國王處理政務,並由長老會議作出決定。雖然實際上長老會議握有實權,但所有重要事務在名義上還需要公民大會通過,方為有效。
對子女的艱苦鍛練
嬰兒
斯巴達猶如壹個大軍營,其公民的嬰兒剛出生時,便要被檢驗體質,如果不合要求,便會被拋棄至荒山野嶺;作為母親的,會用烈酒為其嬰兒洗澡,若受不了的,則任由他死去,這是因為斯巴達人只要最好的戰士。
男孩
男孩在7歲前是由雙親撫養的,但其父母從小則會訓練他們成為獨立堅強的戰士,甚至有點冷酷無情。7歲後便會編入團隊進行軍訓。他們要被訓練為絕對服從,身手敏捷,不怕艱苦的軍人,所以每年均會被火辣辣的皮鞭鞭打,並不許求繞或叫喊。當男孩過了12歲,便會被編入少年隊,只能光頭赤腳,不論天氣冷暖均只許穿壹件外衣,並只可在軍營裏作少量進食,逼使他們在外面偷取食物,鍛練他們的身手。若被人發現,則會被重打,因為這證明他身手不靈活。至20歲後,則成為正規軍人。30歲時便會成親,但還是要每天作軍訓。60歲時便會退役,但仍要作為預備軍,隨時候命。
女孩
女孩過了7歲仍留在家裏,但並不像中國的女孩般在家刺繡,而是在進行艱苦的體格訓練,因為斯巴達人認為只有強壯的母親,方能誕下堅強的戰士。因此斯巴達的婦女十分堅忍,並不怕看到兒子浴血沙場。當兒子要上戰場時,她們並不會為其祝福,只會給他壹個盾牌,並說:「要麼拿著,要麼躺在上面。」即是說,要麼打勝仗回來,要麼光榮戰死,在盾牌上被人擡回來。
對黑勞士的奴役
黑勞士的生活極其艱苦,他們在戰時要作先鋒,但又沒有任何權利,斯巴達人可以隨時殺死他們。黑勞士是斯巴達人的公有財產,在節日裏,斯巴達人經常灌醉黑勞士,並將他們拖至公***場所任意欺淩。黑勞士不論如何,每年均要被鞭笞壹次,其目的就是要黑勞士牢記其奴隸身份。亦因如此,黑勞士曾經多次發動起義。最後這種制度在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斯巴達後被廢除。
波希戰爭
如欲得知詳細資訊,請參看波希戰爭。
斯巴達人的驍勇善戰可以由波希戰爭裏得見,在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國王奧尼達及其五千兵馬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拼死血戰,結果全部陣亡。但成功阻慢波斯國王薛西斯壹世所統率的大軍前進,結果最後希臘戰勝了波斯,斯巴達人應記壹功。
爭霸希臘
如欲得知詳細資訊,請參看伯羅奔尼撒戰爭。
波希戰爭後,斯巴達為了與雅典爭奪霸權,因此統率其主導的伯羅奔尼撒聯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進行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場戰爭從前431年壹直持續到前404年,其中雙方幾度停火,最後斯巴達獲勝。但雙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結果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其後再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從此走向衰亡。
衰亡
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斯巴達恢復了獨立的地位,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轉。雖然克裏昂米尼三世在位時,曾嘗試進行改革,壹度使斯巴達重現生機,但在公元前222年,克裏昂米尼三世統率的斯巴達軍隊在塞拉西亞戰役敗給了亞該亞同盟和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三世的聯軍,克裏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達從此走向衰亡。最後在公元前192年,斯巴達被亞該亞同盟並吞,而亞該亞同盟不久亦為羅馬***和國所滅,斯巴達淪為羅馬***和國的領土,從此不再以獨立城邦的姿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