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現代的助人為樂的故事(不要雷鋒和招雪芬的)

現代的助人為樂的故事(不要雷鋒和招雪芬的)

--記大連重工·起重集團高級工人技師王亮

今年36歲的王亮,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負責電氣安裝調試的高級工人技師。16年來,王亮以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從壹名職高學歷的普通電工,迅速成長為全國同行業著名的電氣調試能手。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用戶把聘請王亮安裝調試設備作為選購該廠設備的前提條件;外國專家安排先進設備調試時間服從王亮的時間表,並想方設法花高價要把他挖走;他帶的10多個徒弟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創造設計的調試軟件令專家學者驚嘆為“神奇”……王亮以驕人的成績先後獲得全國“五壹”勞動獎章和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等。

““他就像金剛鉆,沒有鉆不透的窟窿眼”

提起王亮,他的第壹任師傅姜經成稱贊有加:“我壹生帶了好多個徒弟,最有鉆勁的數王亮。每逢遇到技術難題,他就像金剛鉆,沒有鉆不透的窟窿眼。”

王亮參加工作16年來,轉戰了內地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主持100余臺/套大型設備電氣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他與英、美、法、日、韓等外國專家同場合作,同臺競技,解決了無數棘手的技術難題,攻克了數不清的技術難關,創造了數百項大大小小的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記錄。

1993年,大連重工虧損額達2900多萬元。為了走出困境,企業開發研制了技術先進的全國第壹套C型翻車機。當時擔任這個大型項目主調的壹位主任由於擔心企業效益不好臨陣跳槽了。關鍵時刻,公司領導讓王亮頂替空缺急忙趕赴石家莊工地。23歲的王亮第壹次擔當重任。為了盡快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壹個個難題,在寒氣逼人的季節,王亮索性將行李搬進了配電室,買了幾箱方便面,壹幹就是3個半月,本來就瘦小的身體又掉了8斤肉。

在第壹線設備安裝調試的生產實踐中,王亮還根據設備自動化控制系統設計和運行的實際需要,不斷找出設計缺陷,大膽地實施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使其更加完善。王亮編制了壹套完整的軟件控制程序,至今還在該設備中運行。王亮參與設計和調試的C型翻車機填補了國內空白,先後獲得國家機械工業科技進步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大連重工生產記錄顯示:10多年來,這個產品每年訂貨生產批量達30多臺,每臺價值1500多萬元。

1995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王亮參加秦皇島港煤碼頭四期工程的建設,與日本、英國專家壹起負責安置調試翻車機。初次合作,外國專家見王亮是個毛頭小夥,又是個工人,有點不屑壹顧,向中方負責人提出換人。王亮決心用實力證明自己。他不僅在電氣施工中很快掌握了外國先進技術,而且還解決了外國專家在施工現場解決不了的壹些技術難題。

壹次,日方委托某廠設計制造的壹臺天吊調試時失靈,外國專家怎麽調試都無法解決。工程進度就是金錢和效益,壹天也耽擱不起。無奈,外國專家將信將疑地讓王亮試試。王亮認真研究後,修改了原來電氣設計,主調試車壹次成功。壹臉驚奇的外國專家豎起了大拇指:“王亮有實力,中國工人了不起!王亮負責的電氣施工壹律免檢。”

2000年至2001年,天津南疆港壹項跨年度的重大工程擺在了王亮的面前,這是與英方專家合作安裝調試兩套大型雙車翻車機卸車線。在調試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攔路虎”。壹線翻車機調試時,貨車車輛脫軌,這是設備運轉中最致命、最危險的錯誤。英方專家先後緊急從本國調來兩名技術設計人員介入調試,無果;又從中國技術代理商處調來兩名技術專家參與攻關,20多天過去了,還是沒有解決。大任再次降臨。王亮沒有退縮,如剝繭抽絲,終於在連續觀測40多小時的壹個瞬間,捕捉到英方軟件設計程序掃描與結果輸出不匹配的嚴重失誤。王亮自信地走上調試操作臺,10分鐘後,這個困擾工程進度近壹個月的難題迎刃而解。英方在中國的工程負責人主動找到王亮說:“天津港翻車機的安裝調試工期和質量創造了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最好紀錄。公司決定聘請妳為東南亞地區電氣調試總負責人,年薪20萬元,合同首簽4年。”王亮笑笑,拒絕了。

“當代技術裝備結構的核心,必然有壹個支撐和聯結整個裝備的鋼梁鐵骨,它是每壹架鋼鐵設備中壓不垮折不彎的脊梁。像王亮這樣高素質高技能的當代工人,就是企業的鋼梁鐵骨,是企業的寶貝疙瘩!”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董事長宋甲晶這樣評價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