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廟號為何只有兩位為“神”,這個“神”代表著什麽?
在古代東亞,皇帝或者國王,都存在著“廟號”,在唐朝以後,廟號基本上是用來評價帝王的生平功過的。在古代中國歷史上,以“神宗”為廟號的皇帝有三位:北宋的宋神宗、西夏的夏神宗和明朝的明神宗。其中,宋神宗和明神宗為正統王朝的皇帝,而夏神宗為割據王朝的君主。
那麽,“神”代表著什麽含義?
這壹切,要從最早的那位“神宗”——宋神宗說起。
北宋悲歌
從某個角度來說,即便是宋徽宗在位後期,沒有金兵南下,依照大宋朝的朝政腐化程度,北宋朝廷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狀態——畢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而宋徽宗則絲毫不知愛惜民力。
西夏神宗
其實早在宋仁宗時代北宋就存在嚴重的腐化現象。宋仁宗為此還推行了“慶歷新政”,希望可以革新弊端,但這個新政很快失敗了。宋仁宗死後,繼位的宋英宗在位只有四年,之後便是宋神宗繼位。
神宗皇帝事實上接手的是仁宗留下的爛攤子。宋神宗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於是支持王安石進行變法。不過,封建社會裏,變法成功率極低,幾乎很少有成功的案例。最終,王安石變法歸於失敗,更加可怕的是,基層的官僚通過“變通”執行王安石的政令,導致北宋百姓的負擔更嚴重,社會問題的嚴重性也更是雪上加霜。
明神宗
對於這壹切,宋神宗絲毫拿不出解決方案。最終,含恨去世。
去世的時候,朝廷的官員為神宗上廟號的時候,根據周公謚法中的“民無能名曰神”,(意思為民眾無法評價才叫做神),將宋神宗的廟號制定為“神”。所謂“無法評價”,其實是壹種委婉說法,可以視為無能、荒唐、可笑的代名詞。
而“宋神宗”這種情況,給後世開了壹個先例,那就是將變革失敗或者在位期間無能的皇帝的廟號,制定為“神宗”。後世的西夏神宗和明神宗,都屬於此類。
西夏神宗在位期間,西夏外有蒙古對西夏虎視眈眈,但即便如此,西夏神宗還是堅持同金國進行常年戰爭,最終,西夏的精銳和財富,大多葬送在金夏戰爭中,而西夏在這場戰爭中,沒得到任何好處。
西夏神宗去世後沒幾年,蒙古滅亡西夏。可以說,西夏的滅亡,西夏神宗占據很大責任。
明朝萬歷皇帝在位期間,萬歷帝貪圖享樂怠政,萬歷朝廷統治下的少數民族地區對萬歷朝廷發起反抗,其中最典型的則是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汗國,而漢族百姓也因為萬歷帝的敲骨吸髓而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明朝的滅亡,萬歷帝責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