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90年的歷史給我們的昭示有哪些?
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國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進壹步覺醒。有學者指出,“這個新政治是從對政治的拒絕中、在“思想戰”的硝煙之中產生的。文化和倫理居於新政治的核心。這是現代中國的第壹輪“文化與政治的變奏”,我們將在“短促的二十世紀”壹再聽到它的回響。”[1]
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產黨的發展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思想文化
在1919年10月,總統舉行秋定祭孔,同時組織了四存學會,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學”為宗旨,1921年更修訂了《褒揚條例實施細則》,進壹步強化封建禮教。梁啟超和梁漱溟則高唱中國文化優越論,反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反對中國革命派,同時抵制馬克思主義。而在五四運動中,反對中華道德思想文化的人士,推行了新文化運動,更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貞節牌坊”等口號。五四運動進壹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與尊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
中國的語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淵源大部分都來自於五四時期的西化理論
對外關系
中國代表沒有在巴黎和平會議上簽字,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利益和權益能夠保留下來,相反,刺激了日本吞並中國,排擠其他列強的速度。由於北京政府的失敗,各地軍閥利用北京政府的無力,相互攻伐,加劇了中國的內亂。
1921年到1922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提出“十項原則”,山東問題得到解決,日本把青島交還給中華民國政府但是膠濟鐵路仍由日本控制,山東實際仍由日本控制,中國權益沒有恢復。
社會經濟
學生和群眾的抵制日貨,壹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壹戰的結束,中國的社會經濟依然無法擺脫遭受日本欺淩的厄運。
教育方面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自動主義”“自律輔導主義”等教育思想在五四推動下,教育界引起巨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廢除學監制,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嶺南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婦女權利在五四影響下發生變革。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壬戊學制),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大學四至六年,以美國為藍本,教育得到革新。
文學藝術
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五四以後,中國出現了大小40多個文藝社團,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對中國文學發展影響深遠。這個時期,出現了大批文學巨匠,如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郭沫若、郁達夫等。
政治方面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中國***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份顯示出當時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唯壹出路,但也有人認為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壹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
五四運動以後,工人罷工和政治鬥爭依然不斷,1920年五壹,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壹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中國***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