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扣除五險壹金後到手3500工資的人多不多?
稅後收入達到3500, 算不上人上人,但絕對已經是中國人的中位數水平了。我們要知道,官方統計公布的各種平均收入數據,都是稅前收入。但是如果要計算五險壹金的話, 企業需要繳納1150元/月,個人繳納380元/月,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得繳納400元,所以到手3500,稅前收入是:3500+1150+380+800=5830元(計算來自互聯網)。
但我們要知道,許多公司五險壹金交都沒有交,甚至繳納的是最低水平,或者只繳納壹兩百。所以總體來說,我們估計官方統計的稅前收入大約在3000-4000元上下。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收入約3.41萬元,大約相當於月收入2800元(稅前),基本符合了我的說法。
中國人目前有14億,到手3500,真正的中位數偏前壹點的水平。
那為什麽月收入沒有達到3500會讓人覺得自卑、不如人呢?
本人是學新聞學出身的,很明白這個道理。
首先,我們要明白社會上有相當壹部分人在網上是絕對失語的。2019年的調查報告顯示,約有5.41億中國人半年之內根本沒有接觸過互聯網,包括手機和電腦等所有能連上網的設備,這還不包括有相當壹批人半年只上過幾次網的。另壹個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網民數量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也僅僅只有59.6%!
也就是說,妳在網上看到的?絕大多數?現象,根本不是現象的絕大多數,至少,妳沒有把這五六億中國人算進去。
其次,互聯網的發展加劇了欠發達地區人們的不平衡心理。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國通網,最有錢的壹批人的生活通過互聯網沖擊著欠發達地區人們的心靈。根據各種數字來看,盡管我們已經基本實現脫貧,但滿足基本溫飽不會挨餓後,人們之間必然會互相攀比,而在這攀比中失敗的,正是絕大多數人,而他們又在網絡上沈默,不掌握話語權,所以勢必會給月入3500的群體壹種?我是極少數?、?我是差勁?的心理暗示。
和月入3500的話題相關的,還有學歷問題。微博人均211,知乎人均985,這種話題屢見不鮮,實際上是這些高學歷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註和好勝心理罷了,並不代表他們人數在中國占優。根據2019年網民學歷調查顯示,中國有70%以上學歷僅為初中。
就算將這個調查,縮小到95後(我看到的數據是98年),絕大多數人的學歷也僅僅為中專和大專。絕大多數中國的高中學校,壹個年級都不壹定能出壹個壹本學生,甚至出不了壹個本科學生。我所在的高中是東南沿海的市重點,位於市區,但3個文科班也只有壹個人略過本科線,我以全班第壹的成績考入了河南的壹所二本學校,全班過本科線的學生只有5人,而絕大多數學生都會去選擇大專。(除去藝考)
總之,稅後收入3500跟讀個大專、中專壹樣,實際從數據上看是絕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水平,這是純粹客觀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