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第三套人民幣中棗紅壹角,背綠壹角和背綠水印壹角
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38年。第三套人民幣***有7種面額、9種版別、24個品種(大全套,無紙分幣),在24個品種中,尤以壹角券中的“棗紅壹角”、“背綠壹角”和“背綠水印壹角”較為特殊,最為珍貴。
“棗紅壹角”正背面均印有“1960”年號,空心五角星水印,票幅比1962年版1角劵大,是第三套人民幣的首發劵,正背面雙凹印刷,觸摸正背的花紋,行名等有極強烈的凸凹感。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圖棗紅色,?背面圖案為菊花和國徽圖案棗紅色票面主體為棗紅色,故稱為“棗紅券”。棗紅壹角”因發行之初,發現券面圖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進,這在當時“路線”之爭甚囂塵上的年代,犯了嚴重的“右傾”錯誤。發現“棗紅”不協調後,中國人民銀行即按照“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主題重新設計,將畫面中人物比例擴大,且從過去的側視改為正視。“棗紅壹角”沒怎麽流通便只收不付,逐漸退出了流通,存世量驟減。 “背綠壹角”年號為1962年,票正面單凹印刷,觸摸字體、花紋、行名等,有較強的凸凹感。?正面圖案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背面圖案為墨綠色菊花圖案,看上去像壹只展翅的蝴蝶,故稱之為“背綠券”或“蝴蝶券”。“背綠壹角”因印鈔紙的不同,又分為五角星水印和無水印兩種版別,背綠水印壹角通常會有壹個以上星水印,或票邊有幾個半個星水印,也會有壹個星水印(或以上)及半個星水印(或以上)的出現等。特別指出的是,“背綠壹角”其著色較差,紙質單薄,問世不久又發現問題,背面圖案色澤極易與第三套人民幣二角券(即武漢長江大橋)背面圖案顏色相似,不易辨認,流通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混淆,發行僅壹年後中國人民銀行就決定將其收回,相關部門又重新調整修改背面圖案顏色。經過修改,新壹角券正面未改,背面的墨綠色改為淺棕色,與二角券明顯區分開來。因此,棗紅壹角、背綠壹角券(包括背綠水印)就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發行量最少、發行時間最短、存世量最少的紙幣。
識別背綠券有無水印,只要識別背綠水印壹角的冠號即可,最簡單的方法是“冠號辯別”。第三套人民幣有三位羅馬數字和兩位羅馬數字兩種冠號,背綠水印則都是三羅馬冠號。分別是:(1)I?III?IV(134):只要是這三個冠字,不論順序,隨意結合,都是背綠水印;(2)I?III?VI(136):只要是這三個冠字,不論順序,隨意結合,都是背綠水印;(3)?I?III?X(130)和I?X?III(103)這壹組有點不同,這裏面有四個冠號為背綠水印,有兩個冠號為背綠無水印,即除I?III?X(130)和I?X?III(103)冠號外,其它的不論順序都是背綠水印。圖1:棗紅壹角
圖2:背綠壹角無水印(冠號342)
圖3:背綠壹角有水印(冠號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