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如何看待“用飛機引航進港的奇人”夏朝嘉?

如何看待“用飛機引航進港的奇人”夏朝嘉?

夏朝嘉29歲時是壹個街道小廠的切紙工。這個小廠由40多位老太婆組成,生產西藥紙袋、信封等。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夏朝嘉摘掉了“黑五類”的帽子,走上了管理工廠的崗位。

就是這樣壹個小廠,就是這樣壹個管理者,能辦出多大的事呢?這是誰也難以預料的。如果這40多位老太婆能夠預料,下面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夏朝嘉要貸款11萬元上彩印生產線,老太太們炸了鍋,齊聲反對,原因是風險太大,壹年光利息就壹萬多塊呀!她們寧肯將小廠作價6000元,賣給夏朝嘉,也不願意跟他去冒這個風險。老太太們是穩當慣了的人啊。她們當時根本想不到夏朝嘉能成為億萬富翁。

夏朝嘉有了小廠,有了自主權,又貸款上了生產線,當年就盈利7.8萬元。到1985年,已盈利100多萬元。

老太太們後悔了。她們想不到,壹個小小的“黑五類”切紙工,想當初在她們的眼皮底下,她們幾乎不拿正眼瞅他,怎麽會有這麽大的能力呢?

100萬算什麽,這還遠遠沒有到夏朝嘉發展的盡頭呢。

1989年,夏朝嘉從壹位朋友的閑聊中了解到“果蔬脆片加工”的生產項目,壹夜未合眼。第二天就飛往海南找到代理商,經過二年坎坷曲折的經歷,1991年年底,終於以190萬美金的高價將設備買到手。他沒有馬上投入生產。他產生了壹個靈感,巨額利潤會來自設備而非產品!他立即轉向生產設備。到1993年5月,他生產出國內首臺生產線,價格定為670萬元,遠遠低於進口價格。壹年半後,他憑此項目收入9000萬元。

夏朝嘉已成為億萬富翁。這是那些老太太們怎麽也想不到的。

此後,夏朝嘉又演出了壹場場更加威武雄壯的商戰活劇。其中,用直升飛機為外國輪船引航進入我國港口,手筆之大,撼人心魄。

1998年底,夏朝嘉已有20億。這時,他了解到,上海的華龍航空公司用直升機引航的業務並沒有開展起來,外國輪船錨泊時間長,進港口難,外國人怨聲載道。他立即拜訪上海經委。經過艱苦的努力,夏朝嘉的禾嘉集團終於爭得了這項業務,進入通用航空領域。上海港每年進港外國船只30—40萬艘,以每船次引航2萬元收費,禾嘉每年至少收入7億元!

1999年8月12日,中央有關部委、上海市和四川省的領導以及各地新聞記者數百人參加了上海港直升機引航試飛慶典儀式。

至此,中國結束了沒有飛機引航進港的歷史,成為繼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之後,世界第五個舉辦這項服務的國家。而這壹驕傲是由夏朝嘉創下的,就是當年街道小廠的那個不起眼的切紙工夏朝嘉創下的。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思考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