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大,中***六大,中***七大各發生過什麽歷史事件和著作?時間地點等等
中國***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裏625號(現成都北路7弄30號)舉行。出席大會的有黨的中央局成員、地方組織的代表等***12人,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蔡和森、鄧中夏、施存統、王盡美、鄧恩銘、項英、向警予、高君宇、張太雷。他們代表著全國195名黨員。***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也出席了會議。
陳獨秀主持大會,並代表中央作了工作報告,張國燾作了出席遠東各國***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壹次代表大會和第壹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情況的報告,施存統作了關於社會主義青年團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情況的報告。
大會經過認真討論,通過了《世界大勢與中國***產黨》、《民主的聯合戰線》、《中國***產黨加入第三國際》、《議會行動》、《工會運動與***產黨》、《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和中國***產黨》、《少年運動問題》、《婦女運動》和《***產黨的組織章程》等9個決議案和《中國***產黨章程》,發表了《中國***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大會決定出版黨中央機關刊物《向導》周報,蔡和森擔任主編。
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鄧中夏、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李漢俊、李大釗、向警予(女)為候補委員。陳獨秀被中央執行委員會推選為委員長,張國燾為中央組織部部長,蔡和森為中央宣傳部部長,向警予為中央婦女部部長。
六大:
中國***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六大,於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蘇聯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秘密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決權的正式代表為84人,代表當時全國4萬多名黨員。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農民、土地、職工、宣傳、民族、婦女、青年團等問題的決議,以及經過修改的《中國***產黨黨章》。由於歷史發展的局限性,黨的六大對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革命的敵人、黨的工作重心等問題認識不足,但這仍然不能掩蓋黨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線的正確性。
1928年3月,***產國際來電同意中***六大在蘇聯境內召開。4月2日,中***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開會研究召開六大的問題,決定李維漢、任弼時留守,負責中央日常工作,鄧小平為留守中央秘書長。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和100多位參加六大的代表相繼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秘密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決權的正式代表為84人。 瞿秋白代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作<中國革命與***產黨>的政治報告,周恩來作了組織報告和軍事報告,李立三作農民問題報告,向忠發作了職工運動報告,***產國際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國革命與中國***產黨的任務>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農民、土地、職工、宣傳、民族、婦女、青年團等問題的決議,以及經過修改的<中國***產黨黨章> 。
六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23人,候補中央委員13人。隨後召開的六屆壹中全會選舉蘇兆征、項英、周恩來、向忠發、瞿秋白、蔡和森、張國燾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關向應、李立三、羅登賢、彭湃、楊殷、盧福坦、徐錫根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選舉蘇兆征、向忠發、項英、周恩來、蔡和森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委員,李立三、楊殷、徐錫根為常委會候補委員。六屆中央政治局第壹次會議選舉向忠發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周恩來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秘書長。
七大:
中國***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開,出席七大的代表***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補代表208名,代表當時全黨121萬黨員。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在七大代表中,年齡最大的近70歲,最小的才20歲左右。大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彭德懷、康生、陳雲、陳毅、賀龍、徐向前、高崗、張聞天和彭真15人組成主席團,選舉任弼時為大會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
中國***產黨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七大的代表***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補代表208名,代表全黨121萬黨員,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
大會號召全黨發揚三大作風,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黨的任務而鬥爭。大會選出中***委員44人,候補中***委員33人,組成了新的中***委員會。中***七大是壹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統壹起來,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壹,為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做了準備。
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劉少奇《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分析了國內外的政治形式,總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闡述了新民主主義基本理論,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壹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總結了武裝鬥爭、統壹戰線和黨的建設的經驗,深刻地論述了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以及黨的三大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統壹的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壹切工作的指針。[1]
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其中,中央委員44人,中央候補委員33人。隨後召開的七屆壹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主席。選舉任弼時為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這是壹個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