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及賞析 急急急
賞析:
這段話行文優美,如流水般娓娓道來,好壹幅熱鬧的秋收圖:苞谷、谷子、黃豆、小米、河灘、年輕人、老人.....景美人更美。人是快樂的,因為豐收;景是歡欣的,因為人的愉悅。情景交融,這壹幅秋收的景象因而更加美不勝收。作者筆調優美,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選擇壹些代表性的事物展現了獨特的秋收之美,“這時的河邊已是壹首歌了”又與標題《秋收散板》呼應。
●真正讓我感到她生命終止的、她已離我而去永遠不會再來的,既不是沒有了呼吸,也不是心臟不再跳動,而是她那雙不論何時何地、總在追隨著我的、充滿慈愛的目光,已經永遠地關閉在她眼瞼的後面,再也不會看著我了。我壹想起她那對瞳仁已經擴散,再也不會轉動的眼睛,我就毛發悚然,心痛欲裂。
我也不相信媽就再也不能看我,就在春天,媽還給我削蘋果呢。我相信我能從無數個削好的蘋果中,壹眼就能認出她削的蘋果,每壹處換刀的地方,都有壹個她才能削出的弧度,和她才能削出的長度,拙實敦厚;就在幾個月前,媽還給我熬中藥呢……我翻開她的眼瞼,想要她再看我壹眼。可是小阿姨說,那樣媽就永遠閉不上眼睛了。
——張潔《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賞析我讀到這裏的時候心裏總是鈍鈍的痛,我害怕有壹天我也感受到這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所以我會從現在開始,珍惜和家人的每壹寸時光。這段話運用樸實而真摯的文字描畫了關於母親的很多場景,有感而發,感人至深。我想起泰勒說的:最不浪費時間的事,就是花時間和珍惜的人在壹起。以此***勉。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壹些零碎的事,畫面裏常常出現壹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著,簌簌地落著,把許多神秘的美感壹起落進我的心裏來了。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壹片落葉。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壹只載著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著兩粒美麗的梧桐子。每起壹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壹地的梧桐子。必有壹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裏簌簌的落葉。我仍能看見那些載著夢的船,航行在草原裏,航行在壹粒種子的希望裏。
——張曉風《秋天 秋天》
賞析這段文字用優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神秘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秘的,優美的,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面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壹看這優美的梧桐樹。作者想象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張曉風《春之懷古》
賞析張曉風的這段擬人讓我怦然心動,我想起了我家的春天,想起小鳥在天空翺翔的畫面。作者把鳥兒比作不好的數學家,丈量著天空,這種神奇的想象讓我們每個人為之折服,寫出了鳥兒的活潑靈動和春天的美好,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都市的繁華迷亂了我的眼睛,找不到了自己,可故鄉依在。縱使妳在某個城市開心快樂的生活著,但在心靈深處,總有壹條無形的東西牽引著妳,壹頭在故鄉那邊,壹頭結固地栓在心底,壹扯就痛。特別是久別故鄉的人,也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故鄉這杯酒就愈香醇,故鄉的影像就愈清晰,香醇的不想醒來,清晰的叫人心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就是因為這縱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解不開的鄉情和鄉愁,才讓漂泊的我們得以慰藉,讓流浪的心不再孤寂。
賞析這段話表達了我對故鄉的牽掛和羈絆。即使城市如此繁華,故鄉依然在我們心中長存。故鄉是我們的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成長印記。這段話用語優美抒情,恰到好處,富有感染力,讓我們都對故鄉的那點心緒都被撥動了。引用“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借用詩句表達了天涯海角都扯不斷我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多處使用對偶,語勢加強,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深深的依戀之情。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壹面,城墻如壹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壹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賞析
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妳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墻如壹條長蛇,緣山爬去”,說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壹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壹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壹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還有那條繞著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壹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於山,仍是綠色,卻是壹堆濃郁郁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裏下手,都不能拔開壹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壹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壹樣飄緲了。妳們想,我在這樣壹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妳們寫信,我的心裏又焉能不充溢著生氣勃勃的綠呢?
——張曉風《初雪》
賞析
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多處采用比喻,形象生動。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溫暖。這種溫暖是從哪裏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溫暖的字眼裏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郁郁”、“生氣勃勃”,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美。作者筆下的綠色仿佛是活著的,流動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壹樣。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
●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幸早些領略到希望的曙光,還能有幸發現生命的立體的詩篇,每壹個人的人生,都是這詩篇中的壹個詞、壹個句子或者壹個標點。妳可能沒有成為壹個美麗的詞、壹個引人註目的句子,壹個驚嘆號,但妳依然是這生命的立體詩篇中的壹個音節、壹個停頓,壹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足以使妳放棄前嫌,萌發為人類孕育新的歌聲的興致,為世界帶來更多的詩意。
●賞析:站在歷史枝頭,可以看得更高更全面,第二人稱來寫,顯得更加親切,又更能強調觀點,仿佛作者是情不自禁說出站在歷史枝頭的諸多好處來。而關於成為音節成為停頓的部分,則讓我惻然。即使我沒有很大的成功,我也依然是這個世界這段歷史的組成部分呢。
●美,可以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也可以在炸毀的大橋旁,可以在芳香撲鼻的鮮花上,也可以在風中跳動的燭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脫俗的維納斯雕像上,也可以在那平凡少女的笑魘裏。生與死處在兩個世界,但美卻可在生死邊緣上閃閃發亮,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美的斷想》)
賞析:這段話行文流暢,以壹段極有氣勢的排比,增強了語勢,充分強調了美無處不在的特點,美可以是無比恢弘的,也可以是無比平凡的,可以是充滿生氣的,也可以是殘缺的。而作者最想說的,大概是“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的確,生命的力量才是最美的,最讓人震撼,最讓人唏噓不已的。作者下筆如有神,讀來只覺得唇齒生香,余味無窮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