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竺姓的歷史名人

竺姓的歷史名人

竺時英(1904.10.16-1934.4.17),浙江省奉化市西圃村人。1911年在當地小學讀書,1916年進縣城文聚高小。1919年考入寧波省立第四師範,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政法系。1924年加入中國***產黨。民主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的浪潮傳到甬城,接受進步思想,和同學們壹起走出課堂,抵制洋貨,投入反帝愛國運動。1923年9月寧波第四師範並入四中。在進步教師指導下,和裘古懷等10多名同學,在校內竹洲組織了“飛蛾社”。恪守社旨,按月讀書壹冊,集會壹次,宣讀自己撰寫的理論文章,交流學習心得。此外還經常聽取由校長經享頤請來的革命前輩,文化名人的報告和講學。

大革命時期,1924年在北京大學政法系,求學期間閱讀了李大釗的《史學要論》和馬列著作,開拓了視野。畢業後在浙江定海中學任教,從事革命工作。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積極組織校內學生會,投入罷課示威遊行,抗議帝國主義者屠殺中國人民的暴行。1926年調奉化中學教學,積極組織學生、農民、手工業工人參加工農運動。3月參加了在天安門前舉行的“三·壹八”示威大會。1927年1月參與組織工農學沖進奉化偽縣府,痛打偽縣長。杭州“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被通緝,先赴漢口後回寧波旅漢公學教書,繼續從事農運工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2月應聘在鄞縣石矸小學任救。8月去漢口寧波旅漢公學任教。1931年9月回奉化,任孤兒院教導主任,參與組建中***奉化縣特別支部。1932年“壹·二八”事變後,發動知識分子成立黨的外圍組織“奉化縣文化促進會”,任會長。準備出版《反正》刊物,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罪行,後遭查封。曾三次組織奉化中學師生罷課,向反動校長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同年4月25日被叛徒告密遭逮捕,囚禁杭州“浙江陸軍監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並鼓勵難友為革命準備流血。由於在獄中過著非人的生活,又遭各種刑審逼供,被折磨得體弱多病。

1934年4月17日黎明,帶著對來競事業的無限遺憾病逝獄中,時年30歲。 竺清旦(1899.6.5-1935.12),字起元,號照卿,化名包起鳳、竹卿、貞大房、劉曉平等,浙江省奉化縣董村人。出身於壹個秀才之家。從小即在父親的教育下讀書寫字,學詩作文。1917年起先後在奉化、鎮海、鄞縣的壹些小學當教員或校長。1925年加入中國***產黨。大革命時期,1924年初任鄞縣五鄉碶鄮溪區區立壹校校長時,曾發動數百名群眾與當地豪紳作鬥爭。1925年7月籌建了兩個村的農民協會。1926年3月中***寧波地委改組,被選為中***寧波地委委員兼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4月國民黨寧波市黨部改組,被選為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長。負責整個寧波地區農運工作期間,經常深入農村,進行具體的指導。5月去廣州參加毛澤東主持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8月因寧波缺乏農運幹部,奉命提前返回。11月任江浙區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12月寧紹臺農民協會成立,被選為會長,采取以會代訓和印發資料等辦法,培訓了壹批農運骨幹,組建了多支農民自衛軍。1927年2月北伐軍到達寧波,各界人士在小校場集會歡迎。在會上發表演講,以寧紹臺農民協會名義向北伐軍提出了13項要求。3月2日寧波臨時市政府籌委會成立,任委員。深入余姚庵東鹽場,發動鹽民,組織鹽民協會,被推舉為主任,還成立了鹽民自衛軍,公審了鹽霸高錦泰。至4月寧紹臺地區有組織的農民已達20余萬人。4月9日寧波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清黨”事件,遭通緝,被迫出走武漢。6月全國第四次勞動代表大會在漢口召開,作為浙江代表出席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會議結束後,被留下來擔任短訓班的教員。“七·壹五”汪精衛在武漢反革命政變後,被送往蘇聯學習。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10月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軍事班學習。1928年夏轉入中山大學(又稱中國勞動者***產主義大學)。由中***黨員轉為聯***候補黨員,被選為黨小組長。學習期間,看到校內存在的問題,就直率地向校方提出,要求加以改進。誰知卻得罪了校長米夫的翻譯王明(陳紹禹),耿耿於懷。被誣為“托派”,後經***產國際、聯***監委、中***代表團三方聯合調查,得以澄清。1930年10月回國到新疆工作。當時新疆沒有中***組織,雖感人生地疏,因難重重,但懷著對***產主義事業的堅強信念,置身於群眾之中不懈地工作。1933年盛世才登上了新疆督辦的寶座,打著“反帝親蘇”的幌子,騙取了蘇聯的支持。蘇聯陸續派遣壹批專家、顧問和中***黨員到新疆工作。竺清旦被安排到盛世才直接掌握的教導團(即衛隊團)工作。盛世才陰險狡詐,為了防範***產黨人,借口新疆情況復雜,規定在新疆工作的聯***黨員和中***黨員不得公開身份,不發展黨的組織,不宣傳***產主義的政策,並派心腹進行跟蹤監視。在這種情況下,竺清旦懷著要把新疆建設成為壹個革命根據地的赤誠願望,團結同事,積極工作,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宣傳蘇聯建設的新成就,傳播馬列主義真理。他的革命活動,引起新疆反動勢力的嫉恨和恐懼。1935年12月,國民黨新疆省督辦盛世才以開會為名,邀請來到壹個花園內,趁其不備用手槍把他殺害,犧牲時36歲。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壹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壹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壹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壹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壹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壹帶地區。

東莞郡:西漢時期有東莞縣,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漢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瑯琊郡、齊郡置城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領八縣。晉朝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為東莞郡,置於晉陵(今江蘇常州)東南壹帶,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末年廢黜,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陽、沂源、莒縣壹帶。今廣東省東莞市建制置於唐朝,後世所稱“東莞”皆指廣東沿海的東莞。 東海堂:以望立堂。

東莞堂:以望立堂。

樅陽堂:漢朝時期,竺晏為樅陽侯。又因竺氏本姓竹,由竺晏才改姓竺的,故以其爵為堂號。

化鄉堂:宋朝時期的竺大年是沈煥的入室弟子。性格行為既嚴肅又莊重。長於說《禮》,鄉人都受他的感化。

聽彜堂:浙江奉化溪口鎮董村上堡的竺氏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