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論文查重裏的“蛀蟲”是什麽?

論文查重裏的“蛀蟲”是什麽?

論文查重裏的“蛀蟲”是壹些店鋪用山寨的知網查重網站欺騙消費者。

臨近畢業季,武漢壹所高校的大四學生發現,學校提供的免費知網賬號被盜。查詢後得知,其賬號裏附帶的論文查重機會,被當作商品掛在電商平臺上售賣。

記者在電商等平臺搜索“知網論文查重”,發現有大量提供論文查重服務的網站與店鋪,壹次查重的價格從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店鋪月銷量超過3萬件。記者還發現,壹些店鋪存在虛假宣傳,聲稱可以提供論文查重服務,實際卻是用山寨的知網查重網站來欺騙消費者。?

重復率占比是衡量壹篇論文原創性的重要指標。將查重結果作為判斷論文合格與否的重要標準,以此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有效制約,這是論文查重制度的設計初衷。但論文查重亂象頻出,甚至成為壹些人的“生財之道”,卻讓人始料未及。?

壹些人的行為已涉嫌違法。比如盜竊他人知網免費賬號,法律上的盜竊行為對象,除了財物,也包括財產性利益。盜竊他人查重機會與偷盜他人財物無異,論文查重明碼標價,被偷走免費機會的學生不得不自掏腰包去查重;再比如,用山寨的知網查重網站欺騙消費者,已涉嫌詐騙。遇到上述行為,報警是第壹選擇。?

還有壹些人遊走在“灰色地帶”,比如售賣查重服務的經營者。知網法務部工作人員稱,“知網不對個人提供檢測服務,網上售賣的知網論文檢測基本都是違規的”。

再比如某些高校的賬號管理人員,有店鋪客服人員表示,他們和高校有合作,論文查重用的是高校剩余的檢測名額。除非與知網的協議明確,可以將剩余檢測名額轉給第三方,否則即構成違約。而問題就可能出在內部管理上,其中極可能存在利益輸送

論文的評價機制需要做適度改變

論文查重固然重要,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查重系統的機械化帶來的問題也應審視。有報道提及,查重過程中,不少學科通用概念、專有名詞都會被標紅,學生無奈只能“見紅就刪”。

當壹篇論文需要通過更改語序、同義詞替換等“奇招”甚至在網上購買降重服務才能通過查重關的時候,對論文的評價機制也需要做適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