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讀後感
當品讀完壹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壹篇讀後感吧。妳想知道讀後感怎麽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讀後感 篇1自從8月12號聽了劉潤老師的線下演講課程之後,對他的好感度蹭蹭蹭地上漲呀,人如其名,溫潤如玉,話語卻很有力量。微軟從業12年,從工科技術男做到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卻又毅然辭職,創建潤米咨詢,現在兼職擔任國內許多大型集團的戰略顧問(例如,海爾、恒基、百度、中遠等),是全中國單位時間價值最高的商業顧問之壹。
本書是作者2011年從微軟辭職後,由於之前有過戈壁徒步4天120公裏的瘋狂經歷,點燃了他的夢想的聖火,從此之後便壹發不可收拾;又或許是在作出離開這個同行業最高“學府”的微軟之後,他確實需要清零好好思考下壹步的計劃;也許為了這個向夢想許下的承諾,不管過程有多艱難,他終會義無反顧,無所畏懼。
南極,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什麽呢?企鵝?冰雪?驟風?或者像《冰河世紀》裏刻畫的那樣,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如果妳沒有機會親自去到那裏窺探其真容,那麽這本書會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作者從打定主意去南極,前期準備到飛機行程以及到了南極後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描寫得十分詳細,可以說只要復制作者的行程及準備事項,妳也可以有同樣的經歷。
這本書本來就是抱著支持偶像的心情買的,當然壹口氣讀到底。初讀題目大家的第壹印象多半是旅行介紹之類的書籍。讀過之後才發現這是壹次追尋夢想之旅,是當夢想的激情被點燃後,作者並不像大多數人那樣,新鮮感壹過全然拋諸腦後。而是為了夢想的實現不斷地加深對自己的承諾,並且會諸於行動,哪怕在追尋夢想的途中他的“合夥人”壹個個因為各種原因推托放棄,從而只剩他獨自前進時,作者還是能不忘初心,始終如壹,甚至為了讓自己此行更有意義,許下從世界的盡頭為承諾做公益的誌願者最愛的人寄去祝福,並廣而告之。額外賦予此次旅行以使命感,使自己的行動更加充滿動力。無疑作者此次的旅行是成功的,走到了世界的盡頭,領略了南極美到令人窒息的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對自已的承諾,壹步步向夢想靠近並觸碰到夢想的那個過程我想只有真正尋夢路上的人才會更加地感同深受吧。當然過程並不順利,包括得來不易的阿根廷簽證,穿越殺人西風帶,暈船吐得七葷八素不醒人世等等,但是任何美好事物都不會輕易得到這是我們深知的真理,所以當最後壹刻欣賞到美景所帶來的極致感受正要感謝路途中的顛簸。所以謝謝人生路上的暴風雪吧,壹切都是為了遇見那最美的景色。
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讀後感 篇2會讀到這本書,源於去年底在復旦大學聽的作者的壹次旅行分享會。第壹次知道除了國家科考隊去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原來個人也能去南極旅行。分享會其實有很多位嘉賓壹起,但是卻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看完書,妳會發現這本書不是壹本簡單意義上的旅行書籍,而是壹本包含著作者對於夢想的詮釋和感悟,是壹本講述夢想的書,是壹本勵誌書。
作者,劉潤,有很多身份,我用三種形容詞概括:微軟人、公益人、自由人。他用很多小段落加入在書當中,書的立體感得以充分體現。前幾年風靡網絡的壹篇《出租車司機給我上的MBA課》就是他寫的真實故事。"捐獻時間”也是他的創意。他還參加很多公益組織和誌願者活動,對於這樣壹位忙碌的人來說,妳是不是非常想看壹看他是怎麽去南極的?
書的`第壹部分-跨出自己。講述了他參加了壹次四天120公裏的戈壁徒步活動,由於前兩天就把腳走傷了,他是用跳的方式走完了剩下的行程,至此,有了這麽壹次”自虐”之旅,徹底的點燃了夢想的聖火。”沒有10億歐元的我,還是不要去西藏湊熱鬧了,諾亞方舟上沒有我的位置。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p17籌備南極之旅的過程很復雜也驚心動魄,各種小狀況不斷。也差點因為簽證的問題而不能成行。但作者堅定的意誌不斷迎難而上解決問題的激情,南極之旅按時啟航,飛行了2天2夜,48小時53分鐘,國際機場兩日遊之後,在”世界的盡頭”阿根廷的烏斯懷亞登船,駛向最後的大陸-南極。整個旅行的過程也是本書的精彩所在,我就不劇透了,但是可以說的是,作者的下壹個目的地,北極!
作為壹名微軟高官,壹名忙碌的空中飛人,每年年假都用不完,永遠又未休年假40天的人來說,忙的沒時間去實踐夢想,不是借口,更不是理由。作者用實踐證明了只要激情,心中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激情,是燃燒的夢想。這句話貫穿始終,也是作者給我這本書的留言。反復咀嚼,感覺會產生能量,這是這本書的神奇之處。
燃燒,盡情的燃燒妳的激情,讓夢想啟程。
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讀後感 篇3劉潤的新作《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壹個關於南極的故事,更是壹個關於夢想的故事,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南極追夢,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難得前幾天抽個時間,壹個人躲在圖書館,遠離俗事,靜靜地沈浸在閱讀中,7、8個小時吧,帶著無限的希望讀完了全書。
掩卷長思,震撼,激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很久沒有壹本書能這麽牽動我的心弦了。全球50多位社會精英鼎力推薦、作序、評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實為壹本不錯的枕邊書。此書我將永久珍藏,珍藏並不是意味著將它束之高閣,而是有更多的機會去周期性閱讀,壹本好書不能只讀壹遍,每壹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我決定再讀壹遍,僅讀壹遍,我真的不夠資格去寫,壹本好書多讀幾遍,才能有更深的體會。再壹次讀完,整理著思緒,閉上雙眼,感受著壹切。這是壹本實實在在關於夢想的書,我沒有去過南極,我也沒有體驗過這麽驚心動魄的旅程,只能借著劉潤的書去享受壹次心靈的洗滌。夢想是拿來實現的,不是停留在腦海裏的壹個片段。南極,不僅僅是壹個坐標,更是我們心中壹個渴望到達的彼岸。
喬布斯說:“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改變了世界。”劉潤,壹個瘋狂的人。壹本書,寫滿了多少人的夢想,阿蒙森、斯科特的夢想,玄奘的夢想,曲向東的夢想,郭同學的夢想,李開復的夢想,李東朔的夢想,臧勤的夢想,Michael的夢想,李家傑的夢想,朱學恒、丁易的夢想,王晨昀的夢想,薩克裏頓的夢想……
李易說:“今日中國,誌比天高的人滿地都是。但是,真敢放下手頭的工作與生活去南極旅行的人廖落晨星,對於後者,我唯有羨慕嫉妒恨。”是啊,小時侯,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長大後,有些人淡忘了,有些人堅持著,再大壹點,重復的工作,忙碌的生活,快節奏的旋律,心中的夢想火焰在慢慢熄滅,等到老了,開始回憶,開始總結,猛然間發現,心底的某個角落,那個火苗,其實還在,只是我們早已經忘了,而我們也只能永遠在夢中遙望。希望每壹個有夢想,或者暫時忘記夢想的人,好好讀讀這壹本書。我們可以不用像劉潤壹樣奔向南極,但我們壹定要找到自己心中的夢想,勇敢啟程,銳意進發。夢想無所謂高低,無所謂好壞,無所謂貧賤,夢想可以分享,夢想亦可以感染。
戈壁,四天壹百八十公裏,夢想的聖火由此點燃。酷熱的煎熬、極限的挑戰,換來的是淋漓盡致的滿足。書中有這麽壹句話:“沙石、雨水、恐懼、絕望洗禮過後的我,兌現了壹個自己都不相信能完成的曾諾。”那樣的感覺我不曾經歷,但我能從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過程是怎樣的難熬以及脫胎換骨後那般的酣暢淋漓的滿足。我佩服劉潤的勇氣,也就在那壹刻,他的清單上,劃去了戈壁,壹個新的起點——南極——誕生了。酷熱到極寒的落差,兩個極端之間的飛躍,那是怎樣的壹種感受啊,我難以想象。
橫戈說:“人生就是壹場體驗,去經歷和體驗的越多,人生越有價值。”是啊,劉潤的壹個決定,是夢想的壹個起點。真是印證了那個標題:瘋子改變世界。
南極,壹個多麽熟悉的字眼,壹個讓我們向往而畏懼的領域。我在想:如果有壹天我對我家人說我要去南極,不知道他們會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我。開玩笑吧?瘋子?有時候,我非常同意那句話:不斷發現和探索這個世界的人,都是瘋子。1911年12月4日,阿蒙森首先到達南極點,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到達南極點,不幸的是他沒能安全的回來。這是壹幫怎樣的探險者,這是壹種怎樣的勇氣和毅力的考驗,相比之下,我們這些微弱的舉動根本不值壹提。
不至南極,終不停止腳步。執著而堅定。對於南極,我無限憧憬,但知之甚少。壹路西行,48小時53分鐘,兩天兩夜的旅程,終於到達了世界的盡頭—烏斯懷亞,讀完我有壹種忍不住奔向那兒的沖動。20多個人到最後僅僅剩下了劉潤和Y同學,以及後來加入的,起初大家多麽興致勃勃啊,可慢慢地,雜七雜八的事以及理由,阻礙了他們追尋夢想的腳步。我不得不感嘆,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有著怎樣執著的夢想。我真的好想去看看那壹片人間凈土是怎樣的場景,第壹次對南極有印象是在電視裏,而後僅限於書中的介紹,我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有沒有機會和劉潤壹樣去南極看壹看。
書中有壹句話給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說:夢想是可以感染的。是啊,壹個人,有夢想是很正常的,能適應壹段時間是情有可原的,能堅守壹輩子那是多麽難能可貴。夢想是可以感染的,劉潤就用他的實際行動感染著我們。夢想原來只是壹個決定的距離,這壹刻我懂了。
讀完前三章,妳會發覺追尋夢想的道路是多麽曲折,到了第四章,壹瞬間,抵達夢想彼岸的興奮,那種喜悅、那種滿足、那種脫胎換骨般的心靈震撼,之前的壹切又算得了什麽,感受著人間凈土的洗滌,沖刷掉壹切凡塵的汙垢,盡情享受天堂的洗禮。前三章的鋪墊,引出了夢想的成功。夢想的抵達卻離不開前三章的艱辛歷程。
看著那些在南極拍的照片,冰山、企鵝、海鷗,白茫茫的天地,那種跳躍的生命活力。壹行行的文字,壹張張的照片帶給我的是震撼,對,心靈的震撼。每壹個讀完此書的人,都會說這不僅僅是壹本講述南極旅行的書,更是壹本追求夢想的書。我讀過的勵誌書不計其數,那些空洞乏味的語言再也激不起心中的火焰,但就是這樣壹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空洞的理論,卻帶給了我心靈的震撼。壹本書,如果妳讀完沒有任何感覺,要麽這本書的言辭立意真的太爛了,要麽妳真的沒有用心去感受。這種震撼,其壹,因為真實,壹個真實的人,壹個真實的背景,壹段真實的經歷,壹次真實的感受。其二,平實的語言中滲透著壹個個夢想的種子,那是壹種作者與讀者心靈上的***鳴。
2012年的除夕,我還在家裏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晚會,等待著新年鐘聲的到來,而他,卻已登上神秘的南極,那壹片人間凈土,南極的夢完成了,北極的夢還會遠嗎?他卻壹直奔跑著,我期待壹個新的起點。
書的結尾引用了白巖松的壹段話,我很欣賞。他是我最喜歡的央視主持人之壹,我敬佩他的為人,欣賞他的言辭。
尾語:當世上所有人都把欲望當理想,把世故當成熟,把麻木當深沈,把怯懦當穩健,把油滑當智慧,那只能說這個社會的底線已被擊穿,所以妳們沒有資格說我的勇敢是莽撞,執著是偏激,求真是無知,激情是幼稚。
朋友們,試著放下手頭的工作,放下煩亂的心情,放下手中的書,擡頭仰望天空,問問自己:我的夢想還在嗎?我們失去夢想多遠了?我們心中的南極夢何時才能實現?2012,不是世界末日,沒有夢想的那壹天,才是末日。擁有夢想的人不壹定能成功,但沒有夢想的人壹定不會有真正的成功。
壹本書點燃了那麽多的夢想,然而我更在意的是它的持續性,這麽多的夢想又有多少最終可以抵達南極的彼岸。當然,也包括我。激情,燃燒,不難,壹本書,壹場講座,抑或壹句話都能觸動我們心底的種子,而堅定、執著、持之以恒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如果合上書那壹刻,留給妳的只局限在單純的夢想燃燒、激情澎湃,那麽妳白讀了。1天、1星期、1個月之後,帶給妳的會是什麽?是漸漸地淡去,漸漸地遺忘。燃燒、激情的背後他更想告訴我們的是:堅定信念、持之以恒。勵誌的書籍我看得也不少了,如果僅僅是閱讀壹時的激情澎湃,那這本書就完全沒有了意義。
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絕大多數人會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是啊,年輕人要有蓬勃的朝氣,要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更要有攀登夢想巔峰的勇氣和恒心。不要輕言放棄,或許只要再堅持那麽壹下下就會看到成功的曙光。
楊瀾說:“年輕最大的資本就是犯得起錯。”是啊,趁年輕,我們應該多去鍛煉,未來的路靠自己。寧可嘗試失敗,也不要在原地沾沾自喜,年輕時候,還有資本犯些錯誤,到中年就犯不起錯誤了。夢有多遠,成功就有多遠。
《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這不僅僅是壹本講述南極旅途的書,也不僅僅是壹本管理類的勵誌書,甚至也不僅僅是單純闡述壹個關於夢想的書。它在我眼裏,更是壹本激勵我們堅定信念,持之以恒的人生之書。
夢想可以誌存高遠,但也要腳踏實地,夢想的道路雖荊棘叢生,但更要持之以恒。那份信念需要重復,那份理想需要堅持,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妳們,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指路明燈。
這本書,妳們讀出了什麽?又讀懂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