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飛天在敦煌壁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甘肅敦煌鳴沙山東面崖壁上分布了700多個大大小小的洞窟,主要為上下兩層,有的多至四層,從遠處望去,狀如蜂窩,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莫高窟。
莫高窟分南、北二區,其中南區已編號的487個洞窟中基本上都保存有塑像、壁畫,其修建從十六國時期壹直延續到元代,大約壹千年間未曾間斷,構成了世界藝術史上最宏偉、燦爛的奇跡。
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是敦煌壁畫中的典型藝術形象。在敦煌壁畫中,飛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的造型千變萬化。從十六國時期到北魏時期,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基本上未出西域式飛天的範疇。十六國時期的飛天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頭束圓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式三珠寶冠。
北魏時期的飛天還有較濃的西域飛天的藝術特色,但是在其形象上漸顯中原本土漢晉秀骨清像的造型影響。飛天的臉型變得長而豐滿,眉平眼秀,嘴小鼻豐,五官勻稱協調。
飛天的身材愈加修長,姿態也豐富多彩,有的對面私語,有的橫遊天空,有的振臂騰飛,身旁時有漫天飄舞散落的花瓣。從西魏、北周到隋代,敦煌飛天融合了印度佛教天人、道教羽人、西域飛天與中原飛仙幾種藝術形象,慢慢地走向了新的民族樣式。
唐代是敦煌飛天發展的全盛時期,飛天的藝術形象達到了頂峰。這壹時期的飛天神態各異、生動多姿,漫天飛翔在佛國天堂極樂世界的上空:她們或腳踩祥雲,翩然飄落;或輕盈飄搖,冉冉上升;或手捧鮮花,隨風舒展;或手托花盤,仰飛騰越,如飛如動,極盡變化。其嫵媚飄逸的飛姿,靈動飛揚的氣質,斑斕華美的色彩,形成了雄渾豪放而又不失秀雅飄逸、雍容華貴的藝術風格。
總結:千余年來,敦煌飛天形象向後世展示了歷朝歷代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其優美的形象、靈動飛揚的神采、永恒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然散發出不可抗拒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