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駿》創作背景是什麽?
徐悲鴻的《八駿圖》作於民國37年,就是1948年,新中國建國的前壹年。
《八駿圖》是徐悲鴻送給陳納德將軍的壹幅巨作。那時陳納德將軍正從戰場上凱旋歸來,畫上那昂首奮蹄的八匹駿馬,映照著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同時也是徐悲鴻不可多得的壹幅代表作。
後來陳納德將軍到美國,這幅畫也伴隨著陳納德將軍到了美國,壹直到他去世後,將軍的夫人陳香梅將這幅畫捐贈給了位於華盛頓的壹個博物館費德博物館,而他去世後,他的畫也終於陳列在美國的博物館內,也可以說是圓了自己的夢。
《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之壹,以周穆王的八匹駿馬做為題材。畫中,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生動形象,是壹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八駿圖》是從六朝起就很流行的壹幅畫。畫的是周穆王遊昆侖山時為之駕車的八匹良馬。有關八駿的名目,各書記載不同。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載:"八駿之名,壹曰絕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暉,六曰超光,七曰騰霧,八曰挾翼";《穆天子傳》中記載為:驊騮、_耳、赤驥、白羲、渠黃、逾輪、盜驪、山子。
對於《八駿圖》,徐悲鴻先生是永遠也繞不開的壹個人了,其就是以畫馬而著稱於世,不論是工筆還是寫意,不論是潑墨還是彩繪,其筆下的馬,或奔或躍,或長嘶或低鳴,千姿百態,卓然不群。而也正是因為徐悲鴻,其將中國傳統國畫創造引向國際,壹幅幅令人驚艷的奔馬圖,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畫的美麗之處,從此,以中國畫為代表的東方美學藝術得以與西洋畫並肩而屹立於世界畫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