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金州鄉的金洲源起

金州鄉的金洲源起

“金洲”取“財富聚集地”之意,得名由來已久。金洲鎮前身原全民鄉有個金洲灣村,現為雙金村金洲灣組。據了解,“金洲灣”之地名,從明清朝代起,就已有根可循。地名如人名,壹個名字代表著壹個地方的特色,還與歷史名人息息相關。而“金洲灣”的來歷還有兩個不同版本的故事。

故事壹

以前,金洲灣還不叫“金洲灣”的時候,這裏有家富戶,戶主名叫李自成,與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同名,字金洲。由於李家在當地最富,所以鄉民把他的宅第也叫成李金洲。

在李金洲的不遠處,住著壹戶姓熊的人家,靠著祖傳的幾畝水田耕種度日。這家的兒子名叫熊獨三,父親讓他讀了幾年私塾,粗通文墨。熊獨三父親的常說:“富人子靠讀書,窮人子靠餵豬。我家書也要讀,豬也要餵。”

不想熊獨三家運不濟,父親得了壹場大病,把壹個自耕小農之家,折騰得壹貧如洗。第二年春荒,熊獨三家裏雖然已揭不開鍋了,可還是不斷有債主們上門。熊獨三無法應對,決定忍痛賣掉祖傳的幾畝水田還債度荒。

熊獨三賣田,首先想到的買主當然是首富李自成,因此,他走進了李金洲大院。李自成怕他開口借錢,所以不太熱情。熊獨三等李自成舒坦的吐出壹大口煙後,才說:“我家的變故妳老是知道的,我現已到了難處,想把家裏那幾畝水田出賣,不知妳老是否有意?”在農耕社會裏,土地是最重要的財富,李自成壹聽熊獨三要把祖傳田產出賣,精神立馬就上來了:“妳家現時的難處我是知道的,妳父親是個好人吶,可惜走得早了點。妳要賣田,既然找了我,老鄰老舍,我肯定受了。按行市定價,不會卡妳的。”買賣雙方說好,第二天成交。

鄉間習俗,賣田租屋,都得請個斷文識字的中間人調解價錢,寫合約成交。第二天上午,李自成請來當地私塾先生充當中間人寫了合約。

熊獨三家已糧食不多,早上只吃了個半飽,肚子早就叫喚起來了。李家籌辦酒宴,比平時要復雜費時,午飯免不了要遲壹些上桌。熊獨三被餓得坐立不安,在堂屋裏踱了壹回步後,不自主踱進了廚房。廚工們正在各自忙活,無人理他。那時鄉村煮飯都是煮撈米飯,米下鍋時多放水,等燒開後,把米和米湯撈出來,瀝去米湯,再回鍋加水煮熟。米湯壹般用於餵豬。熊獨三見飯桶裏有半桶濃稠的米湯,忍不住拿碗舀米湯喝起來。熊獨三喝了兩碗米湯,走出廚房,饑餓感消失了。這時,他突然有了感悟:人喝米湯都能充饑,我怎麽沒飯吃就賣掉祖田呢?不賣了,他走進堂屋,見李自成不在,只有私塾先生壹人在專心致誌的抽水煙,他對私塾先生說:“請妳轉告老板,田我不賣了!”說罷,轉身頭也不回走出了大門,任私塾 先生揣著水煙袋張口怔在那裏。

熊獨三再回到家裏,七扯八挪,咬牙窮熬,幾年下來,終於渡過了難關,慢慢恢復了元氣。

從賣田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熊獨三不是個簡單角色,他從困境中走出來後,利用壹切可能的機會攢集家財,慢慢的家底也厚實起來。他粗通文墨,為人正直,熱心公益,贏得了鄉民的信任,慢慢由甲長、保長,做到了團總。那時候的團總級別雖比鄉小,只管轄三個村,但畢竟是地方上的實力人物。

李自成雖然家財萬貫,不想兒子好逸惡勞,染上了賭癮,隨著李自成的年老,管束慢慢松懈,兒子賭博更加無所顧忌,家產逐漸流失。到了最後,只剩下李金洲壹座房子,兒子還欠下巨額賭債。這回,事情完全翻了個邊,為躲賭債,李自成扶著拐棍找到熊團總,要求他買下李金洲,籌資下湖北作田。

熊獨三用高出行市的價格買下了李金洲,並幫李自成張羅船只,置酒送行,讓李自成壹家老少安然下了湖北。

熊獨三搬進李金洲後,大宴賓客,宣布“李金洲”去掉“李”字,也不能加“熊”字,改名金洲灣。

如今,在金洲鄉及相鄰的雙江口鎮仍有很多熊姓人家。

故事二

不過,善良的寧鄉人總覺得這個來歷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盡管有著揚善的成分在裏面。於是,另外壹個版本流傳得更廣。

王文清(1687—1779),字廷鑒,號九溪,出生於原全民鄉新建村位置,清雍正年間進士,先為嶽州府教授。乾隆即位後,被薦入京,任三禮律呂各館纂修官,並補內閣中書、考授禦史。告老還鄉後,曾主講嶽麓書院,即主持書院工作,也就是山長,至92歲去世。王文清壹生著述頗豐,有《周易中旨》、《周禮會要》等近10種,其故宅南半裏,湖南巡撫陳宏謀曾為其立石碑,譽為“經學之鄉”。

當地人傳說王文清為官清正,告老還鄉之時,並無什麽積蓄,但羨慕京城郊外河中的石子均勻光亮,剔透玲瓏,便派人收撿壹批回來,裝成48箱,雇5只小船,意欲運回老家,以為紀念。

王文清正要啟程回鄉。忽然有人奏報朝廷,大意是說,王文清貌似清廉,實則貪腐,竟有48箱財寶,分裝5船,不日就要啟程還鄉,望朝廷明察,查處不義之財,以儆效尤。

乾隆皇帝得報長嘆道:“果然天下沒有不愛財的人麽?平日潔身自好的王文清竟也有如此巨額積蓄,莫非真有隱匿很深的貪汙大案沒被發現?”隨即便招王文清上殿問話。

王文清先是反復申述自己絕無貪汙行為,領了朝廷如許巨額俸祿已覺慚愧,豈肯更有奢求?但皇帝說有人看到了他的財寶,即把指控者傳來與王文清對質。王文清壹見那些指控者都是壹些貪得無厭之徒,隨即心生壹計,要皇上監督雙方當面查證,若船上果是財寶,便將全部財物交公,並按律典發落;若船上並無財寶,便請對方如數賠償,以懲誣告。

皇帝同意,率雙方現場上船開箱檢視,竟全是石頭,令大家瞠目結舌,控告者當然只能履約兌現了。就這樣,王文清以5船48箱石頭,換回了5船48箱金銀財物。

王文清終究不是貪財之人,財物經長江轉湘江入溈江,西上今金洲鄉內八曲河後,在壹處河灣灘頭隨即現場拍賣,換取了現金。他看到這壹帶學子上學困難,就用這筆錢辦起了壹所學堂;為了保住鄉村能年年風調雨順,應廣大鄉親的要求,修起了壹座廟宇。當地的人們從未見過這麽多的金銀珠寶,既佩服王文清的清正、智慧,又非常感激的善舉,以後談論起來,就直接把這裏叫做金洲灣。

今金洲鄉境內八曲河畔大株樹旁,有遠近聞名的壹個學堂和壹座廟宇,這就是王家學堂和智山庵。據說它的建設和傳承都與我縣歷史名人王文清有著絕大的關系。

兩個版本的傳說孰真孰假,已無從查證,也已無關緊要。兩者都寄托了人們美好的心願,前者著重反映的是懲惡揚善,後者則加入了智慧的元素,相比之下,人們更樂意傳講後者。而在2008年9月,在雙金村即原金洲灣壹帶,又發現了清代鹹豐的貞節牌坊、聖旨碑等,因此,又有人推測“金洲灣”的來歷可能與當時的王文清大學士有關。歷史的真相往往淹沒於時間的洪流之中,只有後人的評說流傳千載。

歷史的鏡頭拉到解放前,金洲灣,此地屬獅顧鄉,因有山似雄獅回頭顧盼而得名。本地前賢對獅顧山多有吟詠。解放後,劃鄉建政時劃歸護農鄉。

1955年全國合作化高潮時,紛紛把剛成立不久的初級農業合作社合並成高級農業合作社。當時各地成立的農業合作社,競相以帶有革命色彩的名詞來命名,如五星、勝利、東風等。當會議討論新社名時,壹致認為全民高級農業合作社這個名詞最佳。從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來看,集體所有制必須要過渡到全民所有制,全民這個詞既包含了社會的發展規律,又寄托了全社社員的企盼。於是,新成立的高級農業合作社就定名為全民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公社化時,全民高級農業合作社屬東風人民公社,後來縮小公社體制,另劃建壹小公社,仍舊以全民為社名,後來社改鄉,即為全民鄉。1995年,將泉塘合入,仍稱全民鄉。

2007年7月,根據縣委、政府的融城戰略,隨著金洲新區的進壹步開發,全民鄉更名為金洲鄉,金州灣也變成了該鄉的壹個村民小組。2009年,撤鄉建鎮更名為金洲鎮。

從金洲灣到全民鄉、再到金洲鎮,則可以摸到歷史跳動的脈搏。閉上眼睛想,金洲灣則是壹個自耕自樂的古代封閉村落,“全民”則是壹番激進的“大躍進”景象,而“金洲”充滿了朝氣蓬勃的現代氣息。

品味“金洲”地名,回眸他的前世今生,仿佛又回到了歷史的洪流,那人、那事、那物,竟是如此形象鮮明地浮現於眼前。只是,滄海桑田,鬥轉星移,歷史如滾滾江水。而所有的壹切經過歲月的洗禮,最終只衍變成簡潔的地名,留存在人們永恒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