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鋼筆書法字帖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下面是我為妳整理的魏碑鋼筆書法字帖,希望對妳有用!
魏碑鋼筆書法字帖欣賞
魏碑鋼筆書法字帖圖片1
魏碑鋼筆書法字帖圖片2
魏碑鋼筆書法字帖圖片3
魏碑鋼筆書法字帖圖片4
書法理論
中國書法理論的濫觴可推溯至西周時期,這個時期出現的六書理論構成書法理論的濫觴形態。在西周時期,六書作為?六藝?中的壹藝,成為貴族教育的必修學科。?六書?壹說最初見之於《周禮》,但只有六書之名,沒有具體的內容,後經漢代學者闡釋才得以厘清。?在過去,我們對六書理論常常偏於從古文字學立場去加以探討,而很少從書法美學、藝術學立場觀照它的價值,因此書法家們大都視它為壹種專門之學,甚至有誤認為只有專攻篆書者有必要深究它,而習行草書者與它基本無關礙,但事實上,六書理論可以說是最早奠定了中國書法的基本觀念與審美立場的所在的奠基學說。
結構。
作為中國書法的奠基學說,六書理論從空間結構、審美觀念兩個方面確立了書法理論的基點。?六書?理論的?象形指事會意?構成空間結構的三大基本元素,而?轉註假借形聲?雖然在結構形態方面並不完全是?觀物取象?的立場,但表現在結構形態方面也還是視為立足的根基。
?六書?理論對空間結構的關註和闡釋是與漢字-書法的物態化相壹致的,中國文字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壹門藝術正是它的形式自律所造成的。但書法的形態結構,又並不是純粹形式化的,它是壹種象與意的有機結合,?六書?理論對文字-書法的批評立場正顯示出這樣壹種辨證觀念。首先,書法是?象形?,即?觀物取象?的結果,但書法的?象形?並不是對自然萬象的機械模擬,而是壹種主體介大的抽象化提取-立象見意。這在文字早期發展中就已顯露出端倪。從距今約4800年的半坡仰韶陶器刻畫符號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個時期的文字符號都是極其抽象化的,表現為純粹的結構組合,而同壹時期的仰韶半坡陶器紋飾、彩繪則顯示出寫實的典型的繪畫意識。這說明文字與繪畫在取象方面從壹開始就走上兩條截然相反的道路-文字註重對自然的主體意義的抽象化提取;而繪畫則註重模擬、再現自然。正是文字的這種抽象化性質,奠定了書法藝術的物質基礎。
但不可否認,文字在早期抽象化發展進程中,曾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過於的抽象化,使文字的空間造型語匯趨向貧乏、單壹,在這種情形下文字為擺脫困境而不得不向繪畫靠攏。由繪畫渠道構成的文字形態,大約可分為三類:從圖畫直接引進、構成地道的象形文字;從上古的圖騰、族徽造型受到啟發而形成的象形文字;從祭祀廟膜而來的壹些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