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漢八刀玉蟬真的是八刀而就嗎?

漢八刀玉蟬真的是八刀而就嗎?

從整個中國玉器發展史來看,漢代,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壹個黃金時期。究其原因主要與張騫通西域和漢代儒學的興盛有著莫大的關聯。

戰國玉鳥

首先,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戰國以來冶鐵技術出現並快速發展,使得鐵器發展演進為更加堅硬的鋼,這壹技術進步對制玉工具而言是壹個非常大改進,使得切割玉石原料相比於以前效率有了很大的進步;再者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漢代制玉工具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玉料輸送的話,也很難去實現玉器的大量制作,而玉料問題的解決就與張騫通西域有著莫大的關聯。所以在此我們需要明確古人所說的“西土出美玉”中的“西土”就是”西域“即今天的甘肅省陽關以西的地方(這個地方的玉料包括現在所說的馬銜山料、青海料、和田地區的極品和田玉等其他地方玉料)。在歷史上早在張騫“西域鑿通”之前,就有壹位地位比張騫高好多倍的人物前往西土尋找美玉,這位就是周穆王,關於周穆王西行尋玉的故事最後被演化為周穆王與西王母的愛情故事。但是不管怎麽說,周穆王的西行尋玉和張騫的鑿通西域都使得充足的優質透閃石玉材,得以通過商業貿易和政府專門的采玉機構輸送的方式大量流入漢地,為治玉業提供了充足的高質量的物質保證。

漢代玉蟬

其次,我們要明確漢代玉器之所以成為玉器的黃金時代的原因就是文化。在政治經濟文化三者聯系上有這樣壹個論述,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而文化這個因素則會的這兩者都產生影響。文化這個無形而有力的推手在任何時代都會對經濟產生影響,而經濟則主要表現為商品。從先秦到現代玉器壹直屬於高檔的商品,當然在壹些比較特殊的時期玉器是專屬於封建統治者的,但這絲毫不影響玉器的商品性質。言歸正傳,漢代玉器的大爆發是綜合先秦玉器的成果和儒家學說(玉比君子的文化學說)的指導下,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國策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以禮器、佩飾為主體的儒家玉器體系。

漢代玉豬握

最後,在這三大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加之漢代強盛的國力將漢代玉器推到了壹個自原始社會至今的玉器歷史上黃金時期的高度。

在講完漢代玉器為何成為玉器史上黃金時期的原因之後,我們接下來就主要來講解壹下,漢代制玉最具代表性的技法——“漢八刀”!

漢八刀 玉蟬

“漢八刀”技法,響徹古玉收藏界,有多少收藏者以有“漢八刀”技法制成的玉蟬為收藏的榮耀。首先,古語愛好者肯定知道“漢八刀”技法是漢代最典型的雕琢技法之壹。而這所謂的“漢八刀”技法,應該有兩層含義:第壹,“漢八刀”這壹名字是用來形容刀工簡練、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切記是宛若八刀而就,而實際制玉過程中肯定不止用了八刀,據後來實踐者證明如果運用現代電動工具制作壹件“漢八刀”玉蟬也至少需要150多刀,所以這裏的八刀是泛指,收藏者莫要死磕八這個數字。

漢代玉龍

第二,這個解釋“漢八刀”技法筆者認為更加科學,這壹觀點認為:用“漢八刀”技法制作的玉蟬也好,玉豬握也罷,從刀法來看,“漢八刀”技法講求工痕左右對稱,所制成的玉蟬、玉豬握之類的成品,其工痕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的撇捺效果,故而稱之為“漢八刀”!

漢八刀 青白玉豬

究“漢八刀”技法的實質,我們通過放大鏡觀察發現“漢八刀”技法實質為壹種推磨工藝。其制作大致工序為:先設計所雕刻物品的圖紙,然後再按照預先的圖紙設計,在玉器表面以淺細陰線起稿,再沿草稿以推磨工具直刃帶動解玉砂在反復加水推磨的過程中進行精細研磨,很多規格比較高的“漢八刀”玉蟬、玉豬握還會在制作完成之後,用砂巖類磨具進行拋磨處理。

漢八刀 玉蟬

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漢八刀”技法制成的玉器的線槽痕跡多為深峻的弧形大坡面,也就是說“漢八刀”技法制成的玉器其刀工比較淩厲,這壹點我們可以從大量的“漢八刀”技法制成的玉蟬身上看到。也正是因為溝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所在平面之間起伏較大的緣故,使得漢八刀玉蟬的表面出現了較為豐富的光線反射情況,這壹做法使得原本較透明的玉器在刀工處各自呈現的光亮度各異,進壹步凸顯了較強的層次感與立體感。大大的增強了玉蟬的美感。其次“漢八刀”技法因在制作時,采用推磨制作手法致使刀工重入而輕出,因此造成了每道線紋中間粗重,端部尖淺鋒利,雖然這樣的制作技法可能比較粗略,但正是這壹粗略的制作技法使得漢八刀在表現形式上更加的張弛有度,體現出了漢代文化中文武強盛的壹面。

漢八刀 玉蟬

在講解完“漢八刀”技法之後,我們就著重來講壹下“漢八刀”技法制作的玉蟬。首先,蟬這壹題材,是中國古代玉器中最常見的題材之壹。從現有的考古資料看,玉制蟬,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6000至4000年之間的紅山文化遺存、良渚文化遺存和石家河文化遺存,但總體而言前兩種文化遺存可能是處於玉蟬題材出現初期的原因,出土的玉蟬數量比較少,到石家河文化遺存的晚期,制作精美的玉蟬開始激增,屬於史前玉蟬制作史上的第壹個高峰期。在玉蟬經歷了石家河文化的大發展之後,在商周時期也有較大的發展演進,但不太明顯,直至兩漢時期玉蟬進入了發展的鼎峰階段,在這壹時期制作的玉蟬數量之多、造型之豐富、雕琢之精美、用料之考究為歷代玉蟬制作之冠。

石家河文化出土玉人

就漢代玉蟬而言,漢代工匠會根據玉蟬不同的功用制作不同的形狀,它們通常被分為三類:其壹,唅蟬,即含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多無穿孔;將玉唅取形於蟬,與蟬蛻殼變化之習性有關,幼蟲脫殼羽化成蟬,很像是人的復活再生,唅蟬被賦予了時人祈求羽化升仙的觀念。其二,冠蟬,亦稱貂蟬,是嵌在帽子中間用來正冠的玉飾,在腹部有象鼻穿;其三,佩蟬,即佩戴在腰間或胸前的飾品,壹般在蟬頭頂有象鼻穿。以玉蟬作裝飾品,則因其居高飲露特征,給人高尚純潔之感,被視作君子的象征。從考古發現看,漢墓所見玉蟬多位於墓主人口中或嘴附近,無穿孔,通常壹墓僅出壹件,這些玉蟬顯系唅斂之用。然功用可以明確的冠蟬、佩蟬則較為少見。鑒於玉蟬數量和特點的考量,接下來我們主要來講壹下那些制作精美古樸大氣的“八刀蟬”!

漢八刀 玉蟬

“八刀蟬”,即“漢八刀”工藝雕琢的玉蟬。就其形象而言,整體為扁平舌形,中部微隆。首端略弧,兩側角各有壹外斜的不規則橢圓形目,明顯凸出輪廓外;頸部有兩道弧線。蟬翼輪廓以粗陰線雕出,兩翅端與尾尖呈三叉歧出,尖峰紮手。蟬的腹部較平整,上部碾琢兩道斜“十字”交叉線,最下段有數道平行橫線表示腹皮紋。“八刀蟬”流行於西漢晚期和東漢。

漢八刀 玉蟬

這類玉蟬表面的陰線主要由“漢八刀”技法琢出,其如同寫意,雖寥寥數筆,但形神兼具,簡潔利落。線條剛勁有力,筆筆見鋒;多為直線,偶有弧線亦為直線交鋒匯聚。線條痕跡為較粗深的弧形坡面,因下砣時重入輕出,故每道線紋中間粗重,端部尖淺鋒利。此外初砣之後常加以精細打磨,所以線槽內砣痕盡化,光潔鋥亮;細觀之,則略有平行劃痕的細磨砂狀態。由於陰線溝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對光線的反射情況不同,使其各自呈現的光亮程度也各異,從而凸顯了較強質感。

漢八刀 玉蟬

總之,就玉器而言,戰國玉器於漢代玉器有著很大的關聯,漢八刀與戰國的蒲紋璧的制作有著很大的關聯,收藏文化方面來講將戰國玉器和漢代玉器統稱為“戰漢”。但不管怎麽講,漢八刀所制作的玉器絕對是我國玉器史上的壹朵奇葩,很是值得我們去深度的研究!

漢八刀 玉豬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