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印度能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何月球探測器卻飛不過最後的2.1公裏

印度能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何月球探測器卻飛不過最後的2.1公裏

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自7月22日發射升空以來,在經過數次變軌,以及41天的太空飛行之後,原本定於9月7日將實現人類 歷史 上第壹次的月球南極軟著陸,可是最終卻在距月球表面還有2.1公裏時,和地球的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系,功敗垂成。本來印度希望能通過這次月球軟著落,加入美俄中的隊伍,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國家,但現在看來印度還需要繼續努力。

雖然印度在航天領域也算得上是大國之壹,畢竟早在2013年,印度就發射了曼加裏安號火星探測器,並最終成功飛抵火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國家。但是如果因此說印度的航天技術水平能超過中國,可能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畢竟這次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在距月面2.1公裏時失聯,就很是說明問題。反觀中國的嫦娥工程,壹步步穩紮穩打,每次都上壹個技術臺階,既逐步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總體目標,又為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只要對比壹下中國和印度的月球探測器飛向月球的時間,就能很直觀地明白雙方的技術差距。首先要說明壹個概念,在探測器從地球飛向月球的時候,從地面發射升空之後,探測器最終都需要進入到霍夫曼地月轉移軌道,才能飛向月球。而進入轉移軌道之後,飛向月球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都是5天。而航天技術水平的差距就在於,探測器進入太空後需要變軌幾次才能進入轉移軌道。

中國現在的探月飛船從嫦娥二號任務開始,就已經掌握了直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和飛行技術,嫦娥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滑行至合適位置,只需壹次開機就可以直接踏上奔月之旅,無需再慢慢調整軌道。因此將從地球到月球的時間從最初的12天縮短到了5天。就是因為我國航天技術人員通過工程實踐,掌握了直接奔月軌道設計和”分秒不差”的零窗口發射等關鍵技術,火箭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達到了直接奔月的水平。

而印度這次探月計劃之所以要先在太空中飛個幾十天,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印度的探測器要壹直繞著地球轉圈圈,進行變軌。可以說相比十年前的印度探月1號,如今的印度軌道技術毫無進展,仍然需要變軌6次才能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且繞地球23天,也算是又壹個印度獨壹無二的創造了。當然這也和印度用來發射的GSLV MkIII火箭運載能力不強有很大的關系,高達六百噸的自重卻只有4噸的運載能力,甚至低於我國上壹代高軌運載火箭長征3號乙的5.5噸。這也說明了印度航天技術在空間飛行姿態、軌道控制,燃料利用率上的水平其實還遠未達到頂尖的水準。種種的因素疊加,說明印度如今的航天計劃多少都有點碰運氣的成分在裏面。

印度這次探月任務的失敗,正說明了中國壹步步按部就班的發展航天基礎建設,積累各種航天發射經驗,是多麽的正確。中國嫦娥飛船能壹次次探月成功,不但是中國航天技術硬實力的體現,也是中國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深空測控網,地球東西半球的數個65米大型測控天線精密的監控著嫦娥的位置與狀態、不斷發出下壹步行動的指令,這樣背後軟實力的體現。而正是有這樣的完整的航天技術體系,對於即將在明年進行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我們才更有信心。

對此妳怎麽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