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聰明的使者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聰明的使者》中聰明的使者祿東贊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不同的問題,圓滿地完成了贊普松贊幹布交給的任務。我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聰明的使者》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聰明的使者》唐朝時,吐蕃贊普松贊幹布,派了大臣祿東贊到長安求婚。皇帝的女兒叫文成公主,傳說她既漂亮,又能幹,好多地方都派使臣去求婚。唐朝皇帝決定讓求婚的使臣們比賽智慧,說:?哪個最聰明,就把公主許配到他們那裏去。?
第壹次,皇帝叫人牽來壹百匹馬駒、壹百匹母馬,讓使臣們分出哪匹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別的使臣便把毛色相同的馬駒和母馬分在壹起,結果都弄錯了。祿東贊把馬駒同母馬分開關起來。隔了壹夜,才把母馬壹匹匹地放到馬駒中去。馬駒見到自己的媽媽來了,急忙撲上去吃奶。就這麽壹匹匹地放,壹匹匹地找,不壹會兒全分出來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來壹根兩頭削得壹樣大小、壹樣光滑的檀香木棍。皇帝問使臣們:?哪壹頭是根,哪壹頭是梢別的使者妳望望我,我望望妳,誰也答不出來。祿東贊用壹根繩子系在木棍的中央,然後把它放在花園的池塘裏。他指著水中的木棍說:?那下沈的壹頭是根,浮著的壹頭是梢。?說得皇帝連連點頭。
最後,皇帝叫人拿來壹塊玉石,玉石有壹個洞眼,他要使臣們用絲線穿過去。玉石上的洞眼很小,而且裏面的孔道是彎彎曲曲的。使者們壹個個試著用線去穿,可怎麽也穿不過去,大家感到很為難。祿東贊壹邊看壹邊動腦筋。忽然,他見到地上有只螞蟻在爬動,心裏想出了壹個主意。他把線拴在螞蟻的腰上,然後把螞蟻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眼的這壹頭慢慢吹氣,又在那壹頭放了壹些蜜糖。螞蟻扭動著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就這樣,絲線穿過了玉石洞眼。
皇帝見三道題全讓祿東贊解了,心想:壹個使臣都這麽聰明,那贊普壹定更加聰明能幹。於是,皇帝答應讓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聰明的祿東贊終於完成了贊普的使命。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聰明的使者》教材分析很多問題都有辦法解決,但需要開動腦筋,運用智慧。聰明的使者祿東贊就是這樣,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不同的問題,圓滿地完成了贊普松贊幹布交給使者的任務,促成了壹樁美好的婚姻。
學習這篇文章,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和同伴合作學習。在體會人物的智慧方面,可以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同伴壹起探究祿東贊在解決問題時針對不同的問題,抓住哪壹個關鍵環節,運用什麽方法,如何解決問題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想壹想妳還有哪些方法同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第壹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智慧是個永恒的話題,妳看,唐朝皇帝嫁女也考智力,賽智慧。
解讀與提示
*吐蕃:我國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
*第二、三、四段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講了三個小故事。第壹道難題是分辨哪匹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祿東贊抓住動物的本能屬性:孩子要吃媽媽的奶,餓極了就會去找奶吃。他采用的方法和其他使者的方法就是本質和表面的區別。
*第二道難題是分辨木頭的頭和梢。同樣大小的物體,物體的密度越大就越重,這是物理基本知識之壹。祿東贊憑著對事物的仔細觀察、分析判斷,用水的浮力來區分檀香木棍的輕重,從而分辨出頭和梢。第二個難題就這樣迎刃而解了。
*第三個難關其他使者沒法攻破,而聰明的祿東贊在冥思苦想後急中生智,憑借巧力,用螞蟻和蜂蜜解決了這個難題。問題壹個比壹個難,其他使者的無能和祿東贊的聰明能幹形成鮮明的對比,越發襯托出祿東贊的機智。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祿東贊解決問題采用的方法去體會人物智慧,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第五段總結祿東贊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促成了壹樁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的婚姻。
*生字教學註意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生字。本課生字都是左右結構,提醒學生在寫字時恰當安排左右兩部分的比例。*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面對難題,祿東贊是怎樣去解決的。
*第二題可以仿照對第二段的歸納寫出第三、四段的主要意思。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點擊下壹頁查看《聰明的使者》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