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

什麽是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壹個心理學名詞。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例如:孩子寫作業,有的孩子先寫作業,寫完再玩;有的孩子先玩個夠,到了非寫不可的時候再寫。

孩子吃蛋糕,因為奶油的口味比蛋糕好,有的孩子先吃奶油後吃蛋糕;有的孩子先吃蛋糕後吃奶油。

上面兩個例子,先寫作業後玩耍、先吃蛋糕後吃奶油就是典型的推遲滿足感。

人的壹生充滿著問題和痛苦,推遲滿足感是心理學家們推崇的生活方式,推遲滿足感最能解決人生遇到的種種難題和痛苦。

推遲滿足感對於培養孩子極其重要,在孩子童年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孩子先吃苦,再享受快樂。

如上面的例子,對於6歲的孩子而言,學會吃蛋糕時不先把奶油壹口氣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後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的美味。

讓上了小學的孩子正確對待家庭作業,是培養“先苦後甜”原則的最佳機會。當孩子12歲時,應該已經不用父母敦促就可以先做完作業,再去看電視。如果這樣到十五六歲時,他們就會把這個原則內化為壹種習慣,成為常態。

但是很多孩子沒有得到這種培養,沒有體會到推遲滿足感的好處,不少孩子上了中學,還不懂“先吃苦,後享受”的原則,而將次序顛倒過來,他們就很容易成為問題學生。他們的智商不比別人差,但不肯用功學習,成績遠遠落後於他人。他們說話做事全憑壹時沖動,逃學曠課、打架鬥毆是常事。“先享受,後付費”是他們的座右銘,此時再教育,或者心理幹預,便難上加難。這些孩子多數被迫退學,浪跡社會,繼續失敗的生活。

為什麽會出現上述情況呢?心理學界尚無定論,但種種實例證明,與家庭培養有很大的關系。

孩子生來就是壹張白紙,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大人的壹舉壹動,壹言壹語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樣,正面引導孩子,讓他們從小懂得“先苦後甜”的生活原則。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糾正”,盡早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