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關於各種咖啡的故事
2.濃縮咖啡: 意大利濃縮咖啡用奶泡,美式濃縮用水泡
3.拿鐵也叫奶特: 1\4的濃縮咖啡,2\4的牛奶,1\4的奶泡.牛奶味道特別重,端上來會象彩虹雞尾酒壹樣有層次的.味道適合女孩子,而且點給女孩子的話比點卡布其諾好.主要是卡布其諾在國內抄的太熱,80歲的阿婆都知道,人家會覺得妳沒創意,俗啊.
4藍山: 酸味、甜味、苦味基本調合的比較勻.要特別註意世界上80%的藍山都出口日本,所以中國是少之又少,壹般咖啡店都是假的或者混合的.純藍山很少有
5.摩卡: 1/3濃縮,1/3熱巧克力和1/3牛奶泡沫,最後再撒上巧克力粉.摩卡咖啡豆有比較柔和的酸味,但是被很多咖啡店沖的太甜,是嘗不出原味的
6.日本炭燒咖啡:重度烘培會讓人覺得比較苦澀,但是最大限度保持了咖啡的原味.還特意問過咖啡店的帥哥老板咖啡豆的混合比例現在貢獻出來--是哥倫比亞2,巴西2,曼特寧1.5,爪哇4.5左右
7.愛爾蘭咖啡:愛爾蘭威士忌加方糖,酒精燈燒化後倒入咖啡和鮮奶油.也是很有名的,追求品位和與眾不同的小女生會喜歡.
8.我個人最喜歡的咖啡: 冰滴,是壹種特殊過濾方式沖泡的冰咖啡.說是冰咖啡其實並不冰,只是常溫的.壹般也用混合咖啡豆,這種方式沖出來的咖啡很清淡的
最基本的就這些差不多了,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花式咖啡,但要數是數不完的
典故:
非洲——咖啡的起源之地
世界上第壹株咖啡樹是在非洲之角發現的。當地土著部落經常把咖啡的果實磨碎,再把它與動物脂肪摻在壹起揉捏,做成許多球狀的丸子。這些土著部落的人將這些咖啡丸子當成珍貴的食物,專供那些即將出征的戰士享用。
當時,人們不了解咖啡食用者表現出亢奮是怎麽壹回事——他們不知道這是由咖啡的刺激性引起的,相反,人們把這當成是咖啡食用者所表現出來的宗教狂熱。覺得這種飲料非常神秘,它成了牧師和醫生的專用品。流傳至今,反映咖啡發現過程主要有兩個故事。
壹個故事說,壹位放羊的牧民註意到這樣壹個現象:他的羊群在食用了野生咖啡樹上的果實之後變得格外亢奮。出於好奇,他也嘗了嘗咖啡果。壹嘗之後,由於咖啡豆的作用,他也像那些亂撞亂跳的山羊壹樣,開始手舞足蹈起來。發生在牧民身上的這壹幕,恰恰被壹群僧侶撞個正著。於是,每當有必要在夜間舉行宗教儀式時,這些僧侶都用咖啡豆煮成湯水喝下,用這種方法來使自己保持清醒。
還有壹個故事是這樣說的:壹個穆斯林托缽僧被他的敵人趕入沙漠。在精神錯亂的狀態下,他聽到聲音,提示他采食身邊的咖啡果。他把咖啡果放在水裏,想把它們泡軟,由於咖啡果過於堅硬,他沒有成功。不得已,他只好將浸泡咖啡豆的水喝了下去。最後,這個托缽僧就靠這種手段存活下來。當這個托缽僧走出沙漠之後,他覺得自己能夠幸存,並且自己身上之所以能夠獲得神奇的能量,全都是真主安拉相助的結果。於是,他就不停地向別人講述這個故事,並且把這種配制飲料的方法介紹給了別人。
咖啡在世界上廣泛傳播
咖啡的種植始於15世紀。幾百年的時間裏,阿拉伯半島的也門是世界上唯壹的咖啡出產地,市場對咖啡的需求非常旺盛。在也門的摩卡港,當咖啡被裝船外運時,往往需用重兵保護。同時,也門也采取種種措施來杜絕咖啡樹苗被攜帶出境。
盡管有許多限制,來聖城麥加朝聖的穆斯林香客,還是偷偷地將咖啡樹苗帶回了自己的家鄉,因此,咖啡很快就在印度落地生根。
當時,意大利的威尼斯,有無數的商船隊與來自阿拉伯的商人進行香水、茶葉和紡織品交易。這樣,咖啡也就通過威尼斯傳播到了歐洲的廣大地區。許多歐洲商人也就漸漸習慣飲用咖啡這種飲料了。後來,在許多歐洲城市的街頭,出現了兜售咖啡的小商販,咖啡在歐洲得到了迅速普及。
對咖啡的強勁需求,為咖啡在原產地以外的其他地區迅速擴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7世紀,荷蘭人將咖啡引到了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亞。與此同時,法國人也開始在非洲種植咖啡。時至今日,咖啡成了地球上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