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朱穆英簡介

朱穆英簡介

沐英(1345—1392),安徽鳳陽人,漢族,明初重要將領。沐英幼年時,父親早死,隨母避兵亂,母又死,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的。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改為應天府,派徐達攻占鎮江,取得戰略性的勝利。沐英“數從上征伐,入侍帷幄,晝夜勤勵”,十八歲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洪武三年(1370),沐英被授鎮國將軍,任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機務繁積。沐英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剖決無滯,深得朱元璋器重。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雲南。

沐英率所部於洪武十五年進入昆明後,派東川侯曹震、宣德侯金朝興分道進取臨安路。通海是明軍進取臨安必經之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軍進入通海。 當時,明軍已按駐軍編制總額的壹定比例裝備火銃,火銃是壹種金屬管狀火器,類似於後來的青銅火炮。據《明會典》卷 192 記載,明廷於洪武二十六年( 1393 )規定,在每個百戶所中,火銃手 10 名、刀牌手 20 名、弓箭手 30 名、槍手 40 名,其中火銃手占十分壹。軍隊裝備這樣多的火銃,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通海縣令張恩銘識時務,率士民出迎明軍,使通海人民免除了壹場炮火之災。

明軍進入通海後在通海設禦屯田,隸屬臨安衛。其屯田範圍:西逾河西,東抵寧州(今華寧),南連建水。屯駐軍2228名(其中馬步旗軍387名,七分屯軍1841名,舍丁(眷屬)1325名,軍役(預備役)1500名,合計5053名,按明制規定:駐軍“軍戶”是“永充”的,並強制士卒隨帶家屬,***同屯墾,不得改變,不得返回,不得與當地民戶混居。實行七分屯墾,三分戍守操練,即七人所種之糧除自己食用外還需供養三人之口糧。

傳說,沐英在通海期間,發生了壹件驚心動魄的事,他差點被元朝的殘余分子所殺。那壹天,壹個刺客偷偷躥進沐英的寢房,掄起鋼刀,就要行兇。可巧,被沐英發覺了。

那天晚上,沐英心情高興,吃多了,肚子裏不舒服。他想去出恭,又懶得起床;不去吧,又憋得難受。就這樣,迷迷糊糊地在被窩裏忍著,壹會兒睡,壹會兒醒。那個刺客壹進屋,他就知道了。並且,瞇縫著猴眼,偷偷地看著。當刺客的刀還沒落下來的時候,沐英忽然使了個鴛鴦腿,壹腳正踢到他的小肚子上。那刺客“ 哎喲”壹聲暴叫,跌坐在地。沐英翻身下床,奔他撲來。那刺客忍著疼痛,壹個魚躍跳到門外。緊接著,沐英也跟了出來。那刺客惱羞成怒,又欺沐英沒有兵刃,便急轉身形,掄刀砍來。沐英壹看,急忙閃在壹旁。刺客抽刀轉身,使了個小鬼推磨,向沐英腰部砍來。沐英往下壹哈腰,刀從後背擦過。刺客壹翻手,刀奔沐英的雙腿。沐英來了個旱地拔蔥,刀從腳下掃過。

沐英可有點兒被動,壹是他赤手空拳,沒有家什;二是他沒穿衣服,而且還光著雙腳。再加上這個刺客非常厲害。壹刀比壹刀下得更快,壹招快比壹招出得更急,把沐英逼得光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那時,沐英心裏說:壞了,這回再先進的火銃也使不上了,由於自己手中沒有刀劍,今晚非吃虧不可。他壹邊打著,壹邊四外踅摸。忽然,看見房檐下有只養魚缸,高有三尺,粗有五尺。心裏說,嗯,這個武器可不錯。他打好主意,壹個箭步跳到魚缸前面,伸手就把它抱了起來。那魚缸裏有多半缸水,還養著不少大金魚。連缸帶水,足有四五百斤。要換個別人,還真搬不動。沐英也急了,搬起魚缸,對準刺客,“嗖”!扔了出去。

這時,刺客的刀剛落下來,正砍到魚缸上,只聽“當啷”壹聲,把他的刀就給磕開了。刺客沒顧撿刀,先急忙閃身,把魚缸躲開。躲是躲開了,不過弄得他滿身都是水。魚缸壹落地,摔了個粉粉碎。這壹摔不要緊,發出了挺大的響聲,把前後院的人都給驚醒了。

門房的老家人往外探頭壹看,嚇得“媽呀”壹聲大叫,就叫喚開了:有刺客!不好了,有刺客……。

打更的也看見了,又敲鑼,又擊梆子:“快抓刺客呀!來人哪——”

那個刺客壹看不好,飛身上墻,壹溜煙似地就跑去了。 沐英回到屋裏,穿上衣服,把燈點著。這時,侍衛們慌慌張張地走了進來。壹個侍衛拿著口鋼刀,說道:“殿下,這兒有壹口鋼刀!”

沐英接過壹看,是壹把五金鑄造的鬼頭大刀,分量很重。再往刀把上壹瞅,上面鐫著“大拉刀”三個小字。侍衛把腳壹跺,明白了。他對沐英說:“殿下放心,刺客找到了。他跑不了拉!”

沐英壹聽,莫名其妙。侍衛長嘆壹聲,說道:“離此處二十裏,有壹個村,裏面全是做刀劍的人,厲害得很,當初元兵想管又管不了。這口刀就是那個村的工匠做的,估計刺客也是他們派來的。” 沐英道:“有窩就……就好辦。現在我就去找……找他們算……算賬!”

侍衛說:“殿下不必著急,此事都包在我的身上。待我去那裏壹趟,與他們講清道理,把刺客抓回來也就是了,千萬不要傷了和氣。依目前而論,得罪了他們也沒有好處。”

沐英冷笑道:“那種人,野蠻成……成性,恐怕是不……不通道理的。依……依我看,要去咱們壹起去,以防萬……萬壹。”

侍衛聽著有理,點頭應允。 第二天,天光大亮。侍衛和沐英梳洗已畢,用過早飯,備下兩匹戰馬,帶著四個精明強悍的士兵以及應手的工具,還有刺客的那把鋼刀,起身直奔刺客所在的村莊。

沐英騎著普通的馬匹,拎著壹條鐵棍,邊走邊想,他想到自己寶馬和寶錘,那兩樣東西,哪壹樣也離不開呀!真要丟了,怎麽上陣拼殺?究竟能不能討回,他心裏也沒底兒。因此,心中煩躁不安。侍衛的心裏比沐英還煩躁。為什麽?事情出在自己家裏,壹來臉面上不好看,二來,難免引起沐英的懷疑。此番去,能不能稱心如願?若弄不好,還得動武啊!再看身邊,總***才有六個人,沒壹點兒取勝的把握。倘若出了意外,怎能對得起朱元璋?侍衛邊走邊想,心亂如麻。

他們到了杞麓湖畔,只見壹個古堡雄居在那裏。 沐英問道:“這就是妳說的那個村嗎?” “對,已經到了。”說著,侍衛把黃驃馬壹提,在前邊引路。

他們隱隱約約看見山腰上有壹道寨墻,蜿蜒起伏,伸展到密林之中。山頭上飄著號旗,兩根飄帶不住地飛舞。他們又往前走了壹程,壹切都看清楚了:只見有壹條山路,直通山內,山口以外,高坡上有幾座石頭堡壘,密設箭孔,上邊有防守的士兵;有幾道鹿角刺網,把山路封嚴。再往上看,是堅固的寨門。但見,寨門緊閉,墻裏墻外都有人把守。

沐英看罷,暗自吃驚,沒想到這個村還有這麽大的氣派!難怪元兵和不能奈何於它!看來,今天抓刺客的事兒,不太容易呀! 正在這時,忽聽“當當當”串鑼緊響,震人肺腑。接著,從左右的堡壘之中,沖出四五十人,各擺兵刃,把他們的去路攔住。同時,堡壘上的嘍兵張弓搭箭,端弩瞄準要射來人。壹個為首的頭目,站在人群面前,提著壹條花槍,高聲喝喊道:“站住!再走壹步,我們可就不客氣了!”

侍衛壹聽,趕緊勒住坐騎,沐英與那四個兵丁,也帶住了馬匹。

侍衛在馬上抱拳道:“弟兄們辛苦了!請不要誤會,我們是來求見寨主的,煩勞諸位給通稟壹聲。” 那個頭目翻著眼睛,看了壹會兒,問道:“妳們是什麽人?”

“明軍。”

那個頭目聽罷,壹縮脖子,心裏說,原來是赫赫有名的沐英的部隊呀!他立時換副笑臉,說道:“請略候片刻,容我們稟報。”

侍衛道:“借重,借重。” 這可真是“人的名,樹的影”啊!俗話說:“錢壓奴卑,藝壓當行。”在這壹帶,有幾個不知道沐英的!

再說沐英。他耐著性子在這兒等著,等啊,等啊,眼看中午了,還不見有人出來。他實在有點兒不耐煩了,便對侍衛說:“這幫家夥們的臭架子還……還真不小,幹脆,打……打了吧!”

侍衛勸解道:“不可。咱們應先禮後兵,不能讓人家抓住把柄。” 沐英心裏不服,壹個勁兒地撲棱腦袋。 到了正晌午時,“鏘啷啷”串鑼緊響,“吱呀呀”寨門大開。緊接著,從山上走出壹夥人來。

沐英翻著猴眼,仔細觀看,只見衛兵閃在左右,中間走出三位寨主。中間那人:身材高大,細腰今背,闊胸寬肩,上頭戴紅緞子軟包巾,鬢插英雄膽,身穿絳紫色箭袖袍,腰系板帶,挎著壹口寶劍,看年紀有三十上下;上首那個:身材也在九尺開外,猿臂蜂腰,肩寬背厚,頭上、腳下壹身白,腰挎壹口彎刀;下首是個黑大個兒,周身上下壹色黑,腰系板帶,背插單刀。沐英偷眼觀看:但見寨門高有兩丈,壹色用圓木合成;寨墻上搭著跳板,可容雙人同行;墻上密擺強弓、硬弩,火槍、鐳石;眼前是壹條青石鋪成的大道,平坦光滑,壹直通到半山腰上;數百名彪形大漢分列兩旁,五步壹崗,十步壹哨,每個人都抱著斬馬刀、雙手帶,青臒臒的刀刃,閃著寒光。

片刻之後,沐英他們被請進了村。大寨主說道:“請老英雄上坐。” 沐英壹言不發,瞪著猴眼往四外看著,心頭壹個勁兒地運氣。 茶罷擱盞,大寨主開口說道:“敢問老英雄,今天怎樣得暇來到敝村?”

沐英壹聽,氣兒就上來了。心裏說,派刺客殺我,還瞪著眼睛裝糊塗,真是混帳透頂。他剛想說話,就見侍衛接茬兒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在下有壹事不明,特來領教。”

侍衛把刺客的那把鋼刀取出,說道:“昨夜,我們拾到鋼刀壹把,敢問可是貴寨主的嗎?”

大寨主將刀接過,看了兩眼,說道:“這把刀正是我的。但不知因何落到妳們手裏?”

侍衛壹笑,把昨晚的經過講了壹遍。 大寨主聽罷,壹皺眉頭,回頭看了看身邊的二寨主和三寨主。 略停片刻,大寨主說:只要有我們存在,就要殺死沐英。”

沐英本來就窩了壹肚子火,又聽大寨主這麽壹說,更忍受不住了。他渾身戰栗,“啪”!把手中的茶碗摔在地上,指著大寨主的鼻子,說道:“好今天我非要妳的狗命不……不可!”說著,壹回手,把椅子操起來,向大寨主砸去。

大寨主不敢怠慢,急忙閃到壹旁。 大寨主把臉往下壹沈,二目露出逼人的兇光,問道:“妳們這是何意,妳們要比武嗎?”

侍衛暗自著急,埋怨沐英沈不住氣。可是,既然事已鬧翻,也只好破釜沈舟了。他聽大寨主言語刺耳,便冷笑道:“是!” 侍衛久經大敵,渾身是膽。別看這麽緊張的場面,可他壹不慌,二不忙,從容鎮定,穩如泰山。他笑呵呵地向三個寨主壹抱拳,說道:“列位,依我看,還是不傷和氣為好。別忘了,打仗沒好手,罵人沒好口。真要動起手來,那就不好收場了!” 大寨主手握大刀來,逼近侍衛。 侍衛壹看,從二寨主腰中奪過寶劍,把空劍鞘交還人家,單手提劍,向大寨主說道:“請!”

大寨主亮了個夜戰八方藏刀式,劈頭蓋腦就是壹刀。侍衛心平氣和,見刀奔頂門砍來,忙往旁邊壹閃,將刀躲過。接著,右手壹翻腕子,用劍把他的刀壓住,“鏘啷”壹聲,刀、劍攪在壹起。

大寨主急忙往回抽刀,打算變換招數。哪知,侍衛的寶劍“刷”地使了個仙人指路,奔大寨主面門點來。這壹劍,快如疾風閃電,把大寨主嚇得忙壹哈腰,劍從頭頂走過。

侍衛雙手握劍,又往下劈。這壹招來得好厲害呀,大寨主想躲也來不及了,嚇得他把眼壹閉,等著受死。侍衛的劍並沒有往下落,他把腕子壹擺,只把大寨主的帽子削掉。然後,撤步抽身,跳出圈外,單手托劍,說道:“得罪了!”

大寨主壹摸頭頂,帽子沒了。這小子臉壹紅,由羞變怒,二次搶刀,又奔侍衛撲來。 侍衛大怒,心裏說,這個家夥真不知好歹。看來,不給他點兒厲害是不行了。侍衛使了個海底撈月,把他的刀撥了出去,瞪著眼睛給大寨主相面。

大寨主嚇壞了,忙問:“妳看什麽?” 侍衛笑著說;“我看妳的耳朵有點兒毛病,想給妳削掉壹個。妳說行不?”

大寨主聽罷,氣得夠嗆。心裏說,侍衛,妳說話也太損了!這樣的事兒,還有商量的嗎?他大吼壹聲,三次擺刀砍來。

侍衛接架相還,又與他戰在壹起。 沐英在壹旁看得清楚:大寨主的武藝比侍衛差多了,連個打下手的資格也不夠。侍衛跟他動手,真好像成人嬉耍頑童壹般。

幾個回合過後,侍衛喊道:“註意,我可要摘耳朵了。摘左邊的那個,右邊的沒事兒!”說著,劍招加緊,劍鋒圍著大寨主的腦袋直轉。侍衛使了個撥草尋蛇的招數,劍奔大寨主咽喉刺來。大寨主往右邊壹甩腦袋,正好把左耳朵亮了出來。侍衛把劍刃立起來,往上壹挑,只聽“哧”地壹聲,當真把他的左耳朵割掉了。

大寨主疼得“哎喲”直叫,抱著腦袋,回頭就跑。

“沖啊——”眾兵壹聲吶喊,各擺刀槍,沖殺上來。

俗話說:“強狼難敵眾犬,好漢架不住人多。” 沐英他們壹無盔甲,二無戰馬,三無應手的兵刃,他們有能耐也不得施展呀!打著打著,可就有點兒招架不住了,他們轉身就跑。

在這壹事件中,沐英看到了刀劍的作用。之後,他與當地流傳的各式各項的刀有了特殊的緣分。他的床前掛滿了許多民族兵器:傣族刀,這種刀極為鋒利,既是沐英的勞動工具,也是沐英練功和自衛的武器;還有景頗尖刀,有幾個品種,長短不壹,刀形有直、有曲,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斜度各異。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幾種。刀鞘為木質,工藝精美,有龍及其他花紋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銅或銀箍。第三種是僳僳族彎尖刀,這種刀不大,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鋒銳利。刀柄稍向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黎刀,刀長不過壹二尺,靶長乃三四寸。織細藤纏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壹尺多,如鴟鶚尾。藏刀,又稱“西番刀”。刀身短,刀尖銳利。刀鞘及刀把上多裝飾精美。用於突擊闖刺,轉腕變鋒,或逼身擒舉,使人防不勝防。常用招式有“牦牛闖陣”“雄鷹啄蹄”“騙馬蓋頂”“喇嘛祭刀”“舉羊勢”等,演練時,刀風嗖嗖,喊嚎嚇人。第五種是彜族短體插刀,刀為曲刃短刀,有刀柄及鉛花銀制刀鞘。刃背向外曲凸,刃鋒居於內面,而刃尖稍向外再度曲凸,柄與刃均同壹曲度。刀形精美優質,極為犀利尖銳。

沐英經常研究這些民族兵器,他決心吸取這些民族兵器的長處,打造出新的兵器。他在帶隊伍人進入通海的同時,設置莊頭,修築城池,鐵木工匠隨之到達。這些刀匠藝人及其先進的手工業生產技術把回族、蒙古族、彜族相結合,因此歷史上駐通海的元朝和明朝軍隊中,有兵器制造和修理工匠落籍於此,年深日久,通海的制刀業在兩個朝代得到了發展和提升,所以流下了許多精品刀劍。

平定雲南和治理雲南,是沐英壹生的最大功績。在沐英統治時期,雲南相當安定。

黔國公世系表

(1381-1661)

黔寧王(沐英) (11) 辛酉 1381

沐春 (6) 壬戌 1392

黔國公(~晟) (41) 戊寅 1398

定邊伯(~昂) (6) 己未 1439

沐斌 (3) 乙醜 1445

沐琮 (50) 戊辰 1448

沐昆 (4) 戊午(十) 1498

沐紹勛 (15) 壬午(二) 1522

沐朝輔 (11) 丁酉(十二) 1537

沐融 (2) 戊申(閏九) 1548

沐鞏 (4) 庚戌(十) 1550

沐朝弼 (40) 甲寅(三) 1554

沐昌祚 (24) 壬申(二) 1572

沐睿 (30) 丙申(八) 1596

沐啟元 (3) 丙寅(三) 1626

沐天波 (33) 戊辰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