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很多電影的色調是藍綠色的?
妳說的藍綠色調應該出現在以膠片拍攝的電影中。
在數碼成為電影拍攝的主要工具之前,所有我們在電影院中看到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的。而膠片電影的色彩有著數碼無法媲美的柔和色調,因為不同膠片的不同成像效果,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電影色調是藍綠色的,有的電影色調是偏紅色的。
比如說王家衛在拍攝電影《花樣年華》的時候,當時的攝影師就找了好多種膠片,最終選擇了壹款整體看起來偏紅的膠片做為拍攝底片,所以《花樣年華》的整體畫面都是那種曖昧的紅色。仿佛在這樣的色調之下,妳能看到男女主人公那種暗生的情愫,正在慢慢滋長。
而王家衛在拍攝電影《春光乍泄》中,用了偏黃的色調進行拍攝,所以在原有的色彩上就多了很多藍綠色的感覺。
而且在膠片電影的拍攝中,壹般黑色的地方,都會變成藍綠色的處理。這是因為膠片的獨特成像特質造成的,所以整體膠片電影看起來會有種灰蒙蒙的感覺。
但是因為膠片的價格、拍攝的成本、膠片的停產諸多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導演和攝影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選擇了數碼拍攝,王家衛的《壹代宗師》就是用膠片和數碼混合拍攝的。當時王家衛也表示這可能是最後壹部用膠片拍攝的電影了。
膠片拍攝的電影整體色彩會有壹種潤潤的油質感覺,無論什麽色調都會讓人覺得暖暖的,整體看起來很舒服。而數碼拍攝的電影,會在畫面中透出壹種生冷的感覺,整體上會顯得有點偏冷色調。膠片拍攝的有的時候會感覺影片銳度不夠,甚至有點顆粒感。數碼就會顯得銳度很高,看起來很清晰。
雖然現在膠片拍攝基本已經絕跡於影壇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出於對膠片電影的緬懷和致敬,在自己的電影中通過後期的調整,把色調PS成藍綠色的。必竟這種色彩有著濃濃的懷舊味道,顯得文藝、也更貼近人心,所以這種模擬膠片的色調,在電影中並沒有淡出。
時代在進步,有些東西就在這種進步中慢慢消亡了。像我們國家壹些老的手工藝人、像越來越少的膠片攝影、以及我們熟悉的這種電影色彩。膠片是最早的電影載體,因為每張膠片都代表著相應的拍攝成本,所以以前的演員也好、電影拍攝人員也罷,都會特別認真的對待壹部電影。而現在呢,數碼拍攝的大行其道,NG了可以重新拍攝,刪除後連硬般空間都不占用。越來越多的五毛特效盛行,甚至有演員用摳圖來演戲。因為拍攝的成本降低,讓人們對於拍攝的敬畏心少了。所以老電影依然經典,新電影只能呵呵。
雖然可能性越來越低,但還是期待壹部全膠片拍攝的電影,如果真的出現了,我壹定走進影院,貢獻出自己的票房。